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中医中药

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8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综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综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然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组在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总疗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肯定,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关键词 中药贴片 病毒性肠炎 经皮给药

   病毒性肠炎是夏秋季小儿发病率极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以往多采用口服及静脉用药,疗程长且不易被小儿接受。我科于2003年10月初~12月底,本地区病毒性肠炎流行期间,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均系我科门诊或住院患儿,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1]  ,分为轻度96例,中度64例,均有腹泻稀水样便或蛋花样便病史,多数病例大便常规未检出白细胞、红细胞,高倍镜下白细胞≤3/HP;粪便细菌培养阴性。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西医综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43例,女37例,<6个月14例,6个月~2岁62例,>2岁4例;平均病程3.65天。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6个月10例,6个月~2岁65例,>2岁5例;平均病程3.60天。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不用抗生素,给予口服止泻收敛药,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酸中毒,并调整饮食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仪(S2-Ⅲ型,河南三浪公司生产),每日1次,中药贴片组成如下:党参、白术、淮山药、陈皮、茯苓、山楂,由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治疗时将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个药片上并固定于两组穴位上,选用神阙穴、天枢穴、关元穴或足三里穴,开机治疗时间30min,温度37~39℃,强度5~7级,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8年5月北京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腹泻病疗效判断
标准的补充建议”执行 [2]  。显效:治疗72h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2 结果

  见表1、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表2 两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略)

  从表1可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组在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总疗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由此提示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肯定,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受累的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致使小肠粘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同时病变的肠粘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加,造成水和电解质的进一步丧失。临床治疗主要为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祖国医学认为病毒性肠炎属“泄泻”的范畴,“泄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健则消化正常,反之若饮食不节,冷暖失调,感受外邪侵袭,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下注大肠,传化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成泄泻 [3]  。其治疗关键在于散寒利湿,健脾止泻。方中党参、白术、淮山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陈皮、山楂理气除满,消食化积。临床药学研究表明党参、白术、陈皮、山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直接抑制肠道病毒及常见致病菌,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并能保护胃肠粘膜,有益于消化。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的热点之一,一些药物的透皮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或正在进入临床 [4]  。经皮给药治疗仪是利用现代科技与中医学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仪器,集电疗、热疗、灸疗、药疗于一体;融合了现代离子透 析电化学、生物学与药剂学疗法和穴位疗法于一身,克服了 传统离子导入技术的“时滞性”和对药物成分高度选择的弊端,使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完整皮肤,经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通透性,从而达到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的目的,被誉为第三代治疗方法,免去了口服和注射带来了的不便和痛苦,作用持久,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道因素的干扰与降解作用 [5]  。使血药浓度保持恒定,减少了药物峰谷变化,其渗透性比单纯用药贴片的透皮吸收可提高百倍以上,该治疗方法起效快、药效高,能促进肠道炎症迅速吸收、消散,改善腹泻症状,帮助消化,因此可显著缩短病程。故治疗组在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及总疗程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中药贴片经皮给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疗效肯定,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使用方便,患儿更易接受,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3 李新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肠炎30例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2):151.
   
  4 陈小平,郭庆东,石庭林.二氢埃托啡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药学学报,1996,31(10):770.
   
  5 孙联文,郑家润.透皮给药.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4):229. 

  (收稿日期:2004-04-23) (编辑子 萱)

  作者单位:232007安徽省红十字朝阳医院儿科

作者: 叶雪波 田恒忠 罗 雯 李 健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