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中医中药

窝刺血合鬼箭汤治疗突发性腰腿痛5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突发性腰腿痛,是指无明显外伤史而突然发作的腰腿酸胀疼痛,不能行走,窝部可见迂曲充盈的小静脉,并能刺出黑血的一组病症。该病症在骨科门诊常见,发病前无任何先兆,也无明显外伤史,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或行走时突然发病。病症重而体征少,体检与放射检查常无阳性发现。笔者通过学习与采用闽地窝刺血合内服鬼箭汤的民......

点击显示 收起

    突发性腰腿痛,是指无明显外伤史而突然发作的腰腿酸胀疼痛,不能行走,窝部可见迂曲充盈的小静脉,并能刺出黑血的一组病症。该病症在骨科门诊常见,发病前无任何先兆,也无明显外伤史,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或行走时突然发病。病症重而体征少,体检与放射检查常无阳性发现。患者坐立不安,痛苦异常。笔者通过学习与采用闽地窝刺血合内服鬼箭汤的民间疗法,治疗该病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随访的50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35岁。病程1h~3天,平均1天。1.2 临床表现 50例均无明显外伤史及明显诱因。患者突然感腰腿酸胀疼痛,以酸胀为主,渐至不能行走,坐立不安,痛苦异常。其中42例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病,8例在行走中突然发病,均无任何先兆。50例均无腰椎生理弯曲变平、消失(平腰)、椎旁压痛、放射痛,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椎突症的体征,也无梨状肌部位与坐骨神经径路压痛的梨状肌综合征体征、髂嵴中部下条索状物与压痛及躯干侧弯屈伸试验阳性的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的体征。50例均在窝部见到迂曲充盈的小静脉,并能刺出黑血。其中迂曲充盈小静脉1处者8例,2处者11例,3处以上者31例。刺血时流出黑血或暗红色血者39例,呈喷射状射出者11例。流出暗红色血者36例,流出或射出黑血者14例。50例中43例经放射科拍腰椎正侧位片或骨盆平片、膝关节正侧位片无阳性发现,7例未作放射检查。46例经一般中西药如独活寄生汤、芬必得、曲马多和注射夏天无、维生素B 1 、B 6 、B 12  ,平痛新等止痛针,效果不明显。

    2 治疗方法

    2.1 窝刺血疗法 在患者窝部用手掌中等力量拍打5 ~10次,患部酸胀明显,并在窝部见迂曲充盈小静脉更加充盈。用75%酒精棉球消毒过的三棱针,视充盈小静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厚薄,垂直刺入充盈的小静脉约0.2~0.4cm,立即出针,放出暗红色乃至黑色血液,让其自行流出,血色逐渐转红,自行停止。有时黑血呈喷射状射出,射程可达0.5m以上,待喷射完,血色逐渐转红,并自针眼流出,待其自行停止后,用消毒棉球消毒压迫针眼片刻即可。有时点刺之后针眼处有一局部小隆起,无碍。经点刺出血后,患者即感腰腿酸胀疼痛骤然若失或明显减轻。如仍有少许酸胀疼痛,第2天还可继续按上法点刺施治。一般点刺1~3次均可痊愈。点刺后配合内服中药汤剂。

    2.2 中药治疗 内服鬼箭汤,药用泽兰15g,穿山甲3g,白薇15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3 治疗结果

    本组50例点刺1次痊愈者39例,2次者9例,3次以上者2例。均配合内服鬼箭汤1~3剂。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4 讨论

    该病症未见载于正规教科书与一般骨外科学中。但临床常可遇到该类病人。发病突然,无明显外伤史,症状重而体征少,病人颇为痛苦,民间曰“鬼箭风”。在此暂名之曰“非外伤性的突发性腰腿痛”。

    该病症当属经气不行,血瘀阻痹,循环不畅,不通则痛之疾。初步推论,可能是某种原因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管与周边组织内压增高,压迫周围软组织与血管、神经,代谢产物与自由基堆积,从而引发该病症。《中国医学大辞典》有“鬼箭打”病症一节云:“遍身筋骨疼痛不已,多由衰弱所致”,药用“穿山甲(右边痛用左边甲,左边痛用右边甲,炒黄研1钱,泽兰叶3钱,酒煎服。)”而无白薇,似与本病症类似。该书又云:“鬼箭风系风痹之别名。”本病症之渊源与确切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该刺血疗法不同于一般委中放血,点刺部不限于委中穴。凡窝部有局部孤立性的迂曲充盈小静脉即可点刺,有几处点刺几处,放出黑血为度。点刺必须准确刺入迂曲充盈之小静脉内,否则无黑血流出或射出,则无治疗效果。如流出血液为鲜红色,则诊断有误,当不属本病症。刺中迂曲充盈小静脉后,一般能流出或射出黑血或暗红色血0.5~25ml不等,一般为2~3ml。呈流出者病情轻,呈喷射而出者病情重。血量少者病情轻,血量多者病情重。血色暗红者病情轻,血色暗黑者病情重。点刺放出黑血,使邪有出 路,并减轻内压、疏通经气、改善循环、活跃组织、调整神经功能,故能消除疼痛。该刺血法的明确指征为突发性的腰腿酸胀疼痛,拍打窝部酸胀更甚,并见窝局部孤立性的迂曲充盈小静脉。如属大、小隐静脉曲张所致,则慎勿刺之,以免出血不止和引发感染溃疡。

    本法本方在闽地,尤其闽北、闽西各县,口耳相传,流传颇广。本病症在民间名曰“鬼箭”、“神箭”、“鬼箭风”、“鬼节风”,寓意发病急骤,如神鬼之为患。很多老百姓都会自行采用上法上方治疗而获捷效。而一般医生却不识此病,乏法乏术,检查亦少阳性发现。笔者临床近40年,治疗该病症用此方法,往往应手而瘥,累试不爽。

    很多散在民间的简单疗法,简便快捷,安全有效,临床上有确切疗效,幸勿小视。其实也是祖国劳动人民与疾病做斗争的宝贵经验,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散金碎玉,亟宜重视,勿令埋没,值得认真学习研究,总结提高,以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该方泽兰苦辛微温,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破瘀血,活血祛瘀散结,通利经脉;穿山甲气味咸寒善走窜,专能行散,活血治风湿痹痛,通经络达病所;白薇苦咸寒,清热凉血。《本草纲目》云:“治狂惑邪气,寒热酸痛,治惊邪风狂痉病,百邪鬼魅”。三药合用共奏通经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时珍曰:“白薇古人多用,后世罕能知之。”白薇一药在该方中究竟起何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该病症注意与椎突症、犁状肌综合征和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等鉴别。

    作者单位:354100福建省光泽县中医院 

作者: 付岳坤 付鸿华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