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中医中药

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心舒,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治疗前后观察发热、胸闷痛、心悸、气促、水肿等证候改变,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毒性心肌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心舒,对照组口服辅酶Q 10  胶囊。治疗前后观察发热、胸闷痛、心悸、气促、水肿等证候改变,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结果 对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但心舒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但心舒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临床疗效。

    关键词 心舒 临床 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

    为探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笔者用心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0例,与辅酶Q 10  胶囊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均来源于中医院门诊及病房,符合诊断标准,纳入临床研究的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3~55岁,平均36±13岁,病程0.5个月~1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3~53岁,平均36±14岁,病程0.5个月~1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1]  。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分为邪毒侵心证、邪伤心阴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4个证型。

    1.2.3 临床分期及分型 临床分期分为急性期、恢复期、迁延期和慢性期4期。临床分型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型。

    1.3 试验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为“邪伤心阴”或“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证者。

    1.3.2 排除标准 (1)患有甲亢、β受体功能亢进及影响心脏的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等;(2)小于16岁,大于65岁,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或精神病患者;(4)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心舒(药物组成:杜仲30g,黄精30g,菟丝子30g,黄芪30g,法半夏15g,血竭10g),每次10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辅酶Q 10  胶囊,每次20mg,每日3次。 1.5 观察标准 治疗前后观察发热、胸闷痛、心悸、气促、水肿等症候改变并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综合疗效判定标准和早搏疗效判定标准;均分为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种。

    1.6.1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有明显改善。(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各项检查有一定改善。(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1.6.2 心律失常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1)临床治愈:24h心律失常为偶发或完全消失。(2)显效:心律失常减少80%以上。(3)有效:心律失常减少50%~80%以上。(4)无效:心律失常减少小于50%。

    1.7 统计学方法 临床总疗效比较采用χ 2 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对中医证候的疗效 对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中医证候,两组治疗后均能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对心律失常的疗效 以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评价,两组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 对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治疗后治疗组AST、LDH、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的疗效比较 例(%)(略)

    表2 两组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 例(%)(略)

    注:两组比较, ˇ P<0.005。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易受外感、劳累等因素影响而加重或复发;且患者在急性期由于工作繁忙等因素难以得到完全恢复。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是以心肌坏死和间质单核细胞浸润 为主要改变的常见病,病毒感染可致细胞免疫损伤,同时病毒本身所致的溶细胞作用,可致心肌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而表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作用,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之精气秉受于父母,但有赖于后天的培植;脾为生化之源,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且两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甚为密切。若脾肾亏虚,其温煦气化功能失调,则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阻滞于血管,导致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所以,应用补肾健脾、化痰活血法可从根本上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临床治愈及防治其后遗症发生的目的。根据人体先后天之不足的生理特征,我们采用具有补肾健脾、化痰活血功效的心舒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达到治愈病毒性心肌炎的目的。治疗组口服心舒后能明显改善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证候,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以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评价,两组对病毒性心肌炎室性早搏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补肾健脾、化痰活血法有影响心肌抗体产生,诱生干扰素,有助于病毒感染后机体恢复,有保护细胞生物膜、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作用,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加快其清除,阻止并逆转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参考文献

     1 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组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纪要.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324-326.2 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

     作者单位:518033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17)

     (编辑一 坤)

作者: 罗陆一 古宏晖 陈鹏毅 杨焕斌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