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中西医结合

结石症中医治疗方略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结石症为临床常见病证,笔者运用中医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结石治疗的三个基本环节1。1祛因终止结石进展———增大和再生1。1胆结石疏肝利胆,逆转病机。...

点击显示 收起

    结石症为临床常见病证,笔者运用中医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结石治疗的三个基本环节

    1.1 祛因 终止结石进展———增大和再生

    1.1.1胆结石 疏肝利胆,逆转病机。胆石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致胆汁运行受阻,日久凝集成石或因不洁之物,内留肝树,刺激管壁,引起炎症,致代偿性管壁增厚或炎症脱屑而使管腔狭窄;或肠道蛔虫寄生于胆道,阻逆胆流或嗜食厚腻,脂膏有余,致胆汁粘稠瘀积不畅,凝结而成,故治当疏肝利胆,使胆道通利,胆汁稀释流畅而不瘀积,从而避免已成之石的继续增大和新结石的形成。

    正本清源,消除病根,对因不洁之物刺激胆道者,当解毒消炎,并注意饮食卫生,对蛔虫(包括蛔虫卵)所致者,当化虫治疗,亦当注意饮食清洁,对防止新石生成有重要意义,对因嗜食肥甘厚腻所致者,当理气消食,化痰祛浊。从而使胆汁清化,消除石源。

    通利腑气,畅达出路,胆气主降,肠道为其出路。若胃肠实滞,不降反逆,则胆气出路受阻,瘀积成石。故当通利腑气,为胆流开道。

    1.1.2 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的发生,亦是各种原因致尿浊度增高,其固有成分沉淀出集结所成。或因中焦湿热偏盛,脾运不及而下沉,热熬液结或反复尿路感染,炎症脱屑,滞留尿路,浊汤附结所致。治当上论清化中焦,中当清热利尿,下当通淋达道。如此则尿液得以清化,尿路得以畅达,无所留着而结石不得继续增大和再生。

    1.2 化石 用具有消溶化解结石的药物,使结石分化消散度小,以主溶解,便于排出。包括以下四类药物:(1)本身具有化解结石作用的药物,即所谓传统化石药如鸡内金、硝石、矾石、鱼脑石等。(2)新近临床发现的具有消溶特性的药物如金钱草、海金砂、郁金等。药理实验亦证实其具有溶化结石的作用。(3)化痰散结类如浙贝母、生牡蛎、威灵仙等。(4)化瘀消坚类如琥珀、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

    1.3 排石 即:使结石下行并排出体外的方法,包括以下3类:(1)导石下行,此为被动排石,是运用具有走窜之性的药物引石下行,如牛夕、王不留行、路路通、大黄等。(2)畅其出路,以利结石排出。此为间接排石,如柴胡、槟榔、大黄、枳实等舒张胆管口括约肌,增强十二指肠顺应性,使胆石出路畅通;通淋药如石韦、冬葵子、瞿麦、木通等具有利尿排毒、抗菌消炎和吸附毒素作用,使尿路畅通,便于结石外出。(3)主动排石,是通过增强器官舒张功能,使其主动排石外出,主要为益气温阳。如胆囊内充满结石,几乎丧失功能的填塞型胆结石,在活血化瘀药的带动下,加上益气之品共同作用,胆囊分泌增加,结石渐消徐排,又如肾结石,在热象不显,加入温肾通阳之品,可以加强肾脏内正向压力,推动结石下行并且兴奋输尿管,提高其蠕动波幅和频率,增强排石力度,还可以改善肾功能。

    2 分期施治

    不同时期,疾病表现为不同的状态,治疗亦大不相同,急性期结石动而不利,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紊乱甚至继发感染,邪毒入血,引发全身性反应。故热毒结聚,气滞不通为其特点。治当以清利为主,消除局部炎症和应激反应,解除郁滞,畅通气血,缓解患者的急迫痛苦状态,在胆石当通腑利气、清热利湿解毒、顺气和血,缓急止痛。在尿路结石当利湿浊,和气血,缓急止痛。无论胆石尿石,必要时当镇静解痉,以缓剧痛。

    缓解期或慢性期,当以化石为主,配以祛因和通利排石。因石成徐渐,持续小量即可祛其因。一旦石成,即成顽病,非大力消磨溶散使其变小而不易排出。对正气虚弱,排石无力者当扶助正气,方可收功。

    3 分型施治

    3.1 按性质分 代谢性结石常因嗜食厚腻,浊邪结滞,当理气化痰,活血降脂,多为胆囊结石、上尿路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于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常因反复感染,异物或炎症脱屑阻滞所成。另外混合性结石近年亦增多。所以不能截然分清时当予兼顾,只是按常规有所侧重,还有蛔虫结石,按理亦为感染性结石,但还当杀虫消积,彻底驱虫,消除石源。

    3.2 按部位分 除上述部位差异施治不同外还要注意,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因管腔狭窄,易形成胆汁瘀积,当加重利胆力度,使胆汁稀释,易于流畅;胆囊结石,接近关口,当加大利气通关,使胆管口括约肌舒张,相对提高胆囊内压,以利排石。肾盂结石,因位高且静,易于沉积,当加大利尿,使尿液增多稀释,不断冲击,以便结石溶解下移,输尿管结石,管道狭窄,水柱笔直,亦当利尿冲击,膀胱尿道结石,位居关口,当大力通淋,开关逐石,总之,位置越高,当加大利胆(或利尿)消溶以使胆汁(或尿液)稀化,结石易于溶解和因冲创而下移,可酌加下导药,助其下行。位置低而近于管口者,当加强利气通关,驱石外出作用。

    3.3 按大小分 结石越大,当加大消溶力度使其变小甚至溶解而易于排出;结石越小,则当加大利胆(或利尿),使胆汁或尿液增多稀释,利于结石溶解或被冲创而下移排出。尤其是泥砂样结石,除个别略大者外,多经利胆而易于随胆汁下行排出。

    3.4 按中医辨证分 根据前述结石形成机制基本证型大致同前,需要注意的是:(1)根据病变性质进行同类药物的选择,如补气健脾,若中阳虚则用炒白术、炙黄芪;若中阳不虚,则生术、生芪即可。(2)注意兼变证。

    4 结石治疗应注意的事项

    4.1 肝胆结石 当注意脾阳,慎用苦寒清泻之品,脾主运化,脾之阳气旺盛,中运用力,则中焦不会呆滞,肝胆出路易畅;脾运有力,气血有源,肝胆得以补养,自身排石有力。若脾之阳气受损,中焦呆滞,肝胆之气受阻,甚则泄泻,正气乏源,药成过客,是徒劳无功反而有害,所以当慎用苦寒清泻,保护脾之阳气。急性期,苦寒清泻峻快,亦当视脾阳之强弱斟酌剂量,不可重剂久用;慢性期,中气不足者,当扶脾之阳气,使中运有力,亦排石有据。

    4.2 泌尿系结石 当注意肾阳,慎用通淋达关之品。肾主封藏,久用大剂通利,易泻肾之阳气,肾之阳气受损,排石乏力,它药亦难奏效。故通淋之品,亦当慎用,对肾阳虚者,当配以温补肾阳之品,增强相应器官组织机能,方排石有据。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20)

     (编辑晓 亮)

作者: 张展峰 朱社教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