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论著

电针调节白细胞作用与脾脏功能关系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特点,与脾脏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探讨针灸调节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家兔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复制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采用电针治疗,每天分别于耳缘静脉采血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观察血象变化,并于处死前麻醉动物,开腹取脾组织电镜下观测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特点,与脾脏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探讨针灸调节白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家兔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复制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采用电针治疗,每天分别于耳缘静脉采血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观察血象变化,并于处死前麻醉动物,开腹取脾组织电镜下观测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小。结果 电针治疗组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能使白细胞减少的动物外周血白细胞数量迅速上升,粒细胞发生核右移(P<0.01)。电针治疗组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可以使白细胞减少的机体白细胞数量迅速得到恢复,在治疗早期主要通过对脾脏功能进行调节。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白细胞减少症 脾脏 家兔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ic acupuncture and spleen function on leukocyte
     
  Sun Pinglong,Mao Huijuan,Zhou Yubao,et al.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Institut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20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 of electric acupuncture(EA)on leukoˉcyte and the function of spleen by treating leukopenia with EA,and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that acupuncture can adjust the total count of leuk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Methods The leukopenia animal model were duplic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by ear vein injection in rabbits.Acupuncture on the rabbits and measure the leukocyte coun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every day.On the last day,anesthetized the rabbits,open the abdominal cavity,cut a piece of spleen tissue,and observed the diameter of splenic sinusoid basal lamina eyehole under microscope.Reˉ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EA,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the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 count of the acupuncture group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shift right of granulocyte nuclei(P<0.01).Moreover,caliber of splenic sinuˉsoid basal lamina eyehole in acupuncture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in model group(P<0.05).Conclusion Leukopenia can be regulated by acupuncture,in the early phase,acupuncture realize it by promoting the spleen activiˉty. 

  Key words acupuncture therapy leukopenia spleen rabbit  

  大量研究证实对由环磷酰胺(CY)造成动物白细胞减少后,针灸可使数量得到恢复。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大致有两方面:一是针灸对骨髓白细胞释放作用的结果,二是外周贴壁白细胞大量入血。但针灸双向调节白细胞现象却无法用骨髓动员和外周贴壁白细胞大量入血来解释,而且针灸作用在时间上的特点,即在作用后几小时内血细胞数量就有明显变化。这就需要考虑是否还有另外的作用途径。我们从血细胞生成和破坏的过程看,脾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中医理论中,脾有“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血液”和“脾统血”的功能,说明脾脏与血液系统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其特点,与脾脏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来探讨针灸调节白细胞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注射用环磷酰胺,由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401。

  1.2 主要仪器 MEK-5216型血球计数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X41型OLYMPUS显微镜: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FR-988生物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上海复日科技有限公司制造;XL-30型环境扫描电镜:荷兰Philips公司制造;G6805-2型多用治疗仪: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制造。

     1.3 实验动物 家兔,清洁级,雄性,体重(2.3±0.3)k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4 白细胞减少动物模型制造 健康家兔,按30m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每日1次,连续5d,直至白细胞数量下降至低于注射前的60%,作为造模成功的标志。模型复制参照相关文献 [1~3]  ,并结合实际操作。

     1.5 动物分组和处理 筛选WBC数在正常范围的动物共20只,随机分成两组:电针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10只动物。两组动物造模后,电针治疗组动物进行电针刺激,穴位为大椎、双侧足三里、双侧膈俞。电针采用疏密波,频率为4~20Hz,强度以引起肌肉微微震颤为度,每次治疗20min,24h治疗1次,共治疗5次。模型对照组同样进行抓取和固定,不治疗。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1.6.1 白细胞计数 电针治疗组动物在第一次电针前和电针后1h、2h、3h及24h后测白细胞数1次,以后每天1次,连续4天。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测白细胞。动物耳缘静脉采血后,用MEK-5216型血球计数仪对白细胞自动计数。

     1.6.2 白细胞分类 两组动物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治疗第2天、处死前,分别于耳缘静脉用三棱针点刺采血,推血涂片,自然避光干燥后,瑞氏染色,自然避光干燥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白细胞分类。观察2~3叶、4~5叶中性粒细胞各占中性粒细胞总数的百分数。

     1.6.3 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小观测 治疗第5天,25%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动物,置于恒温小动物解剖台上,开腹,暴露脾脏,切取脾头部脾组织。制成扫描电 镜标本,用XL-30型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每个动物摄取数张图像,运用生物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小。

     1.7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量数据用(ˉx±s)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动物白细胞计数情况比较 两组动物造模前、及治疗后外周血WBC数变化见图1。造模前两组动物外周血WBC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电针治疗组WBC数下降至基础的53%,模型对照组WBC数下降至基础的51%,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2d起,两组WBC数都有回升的趋势,电针治疗组WBC数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验证了电针在调节白细胞数量的作用特点及有效性。

  图1 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变化情况 (略)

  2.2 电针调节白细胞数即时效应观察 为进—步了解电针对WBC数调节作用的特点,观察电针治疗组第一次治疗后1h、2h、3h、24h外周血WBC数动态变化,模型对照组也做相应观察,见图2。电针治疗组针后1h外周血WBC数开始 上升,到2h达到一个高峰,3h略有所下降,到24h也略下降。针后2h、3h、24h电针治疗组WBC数均高于模型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电针在调节白细胞数量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作用的快速性、即时性。

  图2 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比较 (略)

  2.3 中性粒细胞分叶情况比较 在对动物外周血WBC计数的同时,进行中性粒细胞分叶情况观察,以了解粒细胞核左、右移情况,见图3。造模前:两组动物中性粒细胞中4~5叶所占百分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4~5叶粒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基础(P< 0.05);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环磷酰胺造模引起动物粒细胞核右移。治疗第2天:电针治疗组4~5叶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基础(P<0.01);也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4~5叶粒细胞百分数高于基础(P<0.05)。说明针灸治疗后电针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核右移现象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处死前: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之间,及其与基础之间差异无 显著性(P>0.05)。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粒细胞核右移现象基本消失。

    图3 中性粒细胞分叶情况比较 (略)  

  为了解针灸即时作用时中性粒细胞核左、右移情况,观察第一次治疗前、后1h、2h、3h中性粒细胞分类情况(见图4)。

    针前、针后1h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 性(P>0.05);针后2h、3h电针治疗组3~5叶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造模组,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电针治疗组与造模组比较出现明显核右移现象。

  图4 第一次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分类情况比较 (略)

  2.4 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小比较 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扫描电镜测定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变化情况,见图5。电针治疗组脾血窦基膜小孔面积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治疗组脾血窦基膜小孔面积明显增大。

    图5 各组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小比较 (略)

  3 讨论

  针灸对于白细胞数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白细胞减少者白细胞数量迅速恢复,又能使白细胞增多者白细胞数量减少。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都已证实 [4,5]  。本实验结果表明:电针治疗组外周血WBC数治疗后第1天就较造模后明显上升,至治疗后第3天恢复。而模型对照组上升不明显,至实验结束仍未恢复。在观察第一次电针治疗前后WBC数量变化时发现,电针治疗组于针后1h开始上升,针后2h达到高峰,针后3h较针后2h略有所下降。而模型对照组在相应的2h、3h较前下降。说明电针能使白细胞减少症动物WBC数迅速得到恢复。国内对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作用机制的解释大致有两方面:一是针灸对骨髓白细胞释放作用的结果,二是外周贴壁白细胞大量入血。但本实验的动物在进行电针治疗前,已连续注射环磷酰胺5天,骨髓中成熟储备池的白细胞及外周边缘池的白细胞已大量消耗,G 0 期的造血干细胞不可能在针后l~2h就大量成熟。而且如果这些白细胞大量入血,外周血粒细胞中会出现核左移。本实验中电针治疗组动物在针后2h就达到一高峰,并且此时相应的4~5叶粒细胞占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为41.6%,正常家兔中性粒细胞中4~5叶占25% [6]  ,说明电针治疗组动物粒细胞发生明显的核右移,即说明增高的白细胞数中有大量的4~5叶粒细胞。所以,白细胞在针灸作用下迅速升高,不完全主要与骨髓释放有关,还有关于针灸对白细胞数的双向调节作用,这就需要考虑还有其他作用途径。脾脏是血液的重要滤器,全身血细胞均要通过脾脏血窦基膜小孔。一些衰老血细胞由于变形能力差,不能通过此小孔,则被破坏。这些4~5叶粒细胞属于衰老血细胞,其能大量存在外周血循环中,而不被脾脏破坏,可能就和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小有关。针灸作用于白细胞减少者,使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增大,则一些本来不能通过的血细胞也大量释放入血,这样就可以迅速提高白细胞数量。而作用于白细胞增多者,使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缩小,就截留部分白细胞在脾脏内。这正是充分体现了针灸迅速和双向调节的作用特点。

    有文献报道 [7]  在氦氖激光穴位针刺对脾脏作用的电镜观察中,发现通过激光穴位针刺后,脾笔毛微动脉及血窦扩张,内皮间隙加宽,红髓渗入大量红、白细胞。本实验在对 电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进行扫描电镜下观测后,发现电针治疗组动物脾血窦基膜小孔口径大于模型对照组。此表示电针能扩张脾血窦,使基膜小孔口径增大。这样就使原先衰老的被破坏的白细胞仍能存在外周血中,造成白细胞数量上升。

    针灸是通过什么途径使脾血窦扩张,基膜小孔口径增大的呢?许多研究表明针灸与交感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国外学者在脾的神经支配研究中证实,脾脏的神经纤维主要是由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8]  。并有研究证实,脾交感神经纤维与脾实质细胞有直接接触,提示脾交感神经对脾实质细胞的活动可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9]  。是否可以认为,针刺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脾索的网状细胞与脾血窦的内皮细胞内的肌源纤维收缩,从而调节脾血窦基膜小孔的口径,进而调节白细胞数量。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有必要对电针对脾脏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rian I.Lord,Lorna B.Woolford,Graham Molineux.Kinetics of Neuˉtrophil Production in Normal and Neutropenic Animal during the Reˉsponse to Filgrastim(r-metHu G-CSF)Or Filgrastim sD/01(PEG-r-metHu G-CSF).Clinical cancer reseach,2001,7:2085-2090.

  2 刘苏星,张长在,胡荫,等.增血素对家兔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1998,14(1):4-6.

     3 崔宏波,凌秋,李延平.细菌多糖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实验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2):123-125.

     4 路玫.艾灸治疗肿瘤患者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及机理研究.中国针灸,1997,17(10):583-585.

     5 赵喜新.针灸对化疗小鼠白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河南中医,1996,16(4):216-218.

     6 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89,51.

     7 董兰凤,范莉英,苏丽英,等.氦氖激光穴位针刺对脾脏作用的电镜观察.针刺研究,1996,21(4):64-67.

     8 Nance D M,Burns J.Innervation of the spleen in the rat:evidence for absence of afferent innervation.Brain behav Immun,1989,3(4):281.

  9 Felten S Y,Olschowka J.Noradrenergic sympathetic innervation of the spleen:11tyrosine hydroxylase(TH)-positive nerve terminals form synaptic like contacts on lymphocytes in the splenic white pulp.Neuˉrosci Res,1987,18(1):37.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针灸学》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针灸学》资助项目,上海市教委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2CK05)

    作者单位: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收稿日期:2004-09-27) (编辑新 竹)

作者: 孙平龙 毛慧娟 周玉宝 魏建子 孙佳 吴会会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