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及参麦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及参麦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Ⅱ、Ⅲ、Ⅳ级例数减少,恢复为0级例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溃疡大小、新鲜创面肉芽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为好。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综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 辨证论治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对35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参麦注射液,观察有关指标变化,并与31例单用西药的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比较,探索治疗糖尿病足更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6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1997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于我院。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7~73岁,平均(53.6±10.5)岁;糖尿病病程2.9~20.8年,平均(17.32±1.87)年;糖尿病足病程15~223天,平均(65.3±17.2)天。按Wagner分级标准 [1]  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5例、8例、12例、7例、3例。已经破溃的23例患者中,干性坏疽3例,湿性坏疽15例,混合性坏疽5例。35例患者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16例,眼底病变者17例,高血压冠心病者14例,糖尿病肾病13例。对照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5~74岁,平均(55.1±12.7)岁;糖尿病病程3.1~25.3年,平均(16.2±2.3)年;糖尿病足病程15~219天,平均(63.2±15.4)天。Wagner分级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6例、7例、10例、6例、2例。已破溃的20例患者中,干性坏疽2例,湿性坏疽14例,混合性坏疽4例。31例患者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16例,眼底病变15例,高血压及冠心病者13例,糖尿病肾病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5例患者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辨证诊断标准 [2]  进行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型。

    1.2 诊断与分级标准 糖尿病诊断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标准 [2]  ,并按Wagner标准糖尿病足病变分为五级。0级:无开放性病灶但属高危足;Ⅰ级:浅表溃疡;Ⅱ级:较深溃疡常继发感染;Ⅲ级:脓肿形成,肌腱韧带组织破坏,骨未波及;Ⅳ级:局部坏疽已有骨质破坏。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扩血管及抗凝治疗、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参麦注射液治疗。

    2.1.1 基础治疗 (1)胰岛素控制血糖;(2)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3)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

    2.1.2 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 山莨菪碱20~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口服阿司匹林50mg,每天1次;潘生丁50mg,每天3次。

    2.1.3 外治法 (1)干性坏疽:局部用75%乙醇消毒后,在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之间,用“蚕食”的方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新鲜创面出现后,用庆大霉素16万U、甲硝唑0.4g、山莨菪碱10mg加生理盐水20ml湿敷;(2)湿性坏疽:先用双氧水消除脓性分泌物,用“蚕食”的方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同时用上述药液湿敷创面;(3)混合性坏疽:依情况不同,或以切开脓腔为主,或先用手术切除坏死部分。

    2.1.4 治疗组 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0.5%NS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基本方: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5g,白芍10g,川芎10g,红花5g,地龙12g。气虚甚者,重用黄芪60g,加白参12g,另炖兑服;脾虚加苍术12g,淮山15g;阳虚加炮附子10g;热毒蕴结者加生地30g,玄参30g,银花30g,生甘草6g;热毒肠燥、便秘者,加大黄8g(后下),芒硝3~6g(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加鸡血藤15g,威灵仙15g;眼底病变者加赤芍12g,丹皮12g,三七9g;冠心病者加丹参15g,蒌壳12g;高血压者加钩藤12g,葛根15g;肾病者加淮山18g,益母草18g。每日1剂,水煎服。以上治疗均6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治疗前后Wagner分级情况;(2)治疗前后溃疡大小、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3)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采用CPO-PAP法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ˉx±s)表示,采用χ 2 检验和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依据病变Wagner分级下降情况及自觉症状改善状况制定以下标准。显效:病变Wagner分级下降2个等级,创口愈合80%以上,自觉症状消失或已不明显;有效:病变Wagner分级下降1个等级,创面愈合40%以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病变无改善。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Wagner分级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Ⅱ、Ⅲ、Ⅳ级例数减少,恢复0级例数增多,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Ⅰ、Ⅱ、Ⅲ级例数亦有减少,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4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大小、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溃疡大小、脓性分泌物、创面肉芽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有不同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溃疡大小、新鲜创面肉芽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5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B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Wagner分级比较 (略)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局部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略)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 (略)

     4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机制主要为大、小、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在机械性损伤并发感染时导致糖尿病足的出现,引发糖尿病肢端坏疽 [3]  。糖尿病慢性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微凝固性增高等导致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其主要发病基础。所以综合治疗是影响糖尿病足疗效的关键。综合治疗包括 [4]  :(1)积极控制血糖,尽早运用胰岛素使血糖理想达标;(2)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增加患足血液供应促进溃疡愈合;(3)抗生素联用控制感染;(4)局部外治。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范畴。消渴病病机早期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病程迁延,久则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糖尿病足主要是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肢端失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古方补阳还五汤有补气活血之功,参麦注射液具有补气滋阴之作用,以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合参麦注射液注重补气滋阴治本,又不忘活血化瘀通血脉 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同治。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人参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活血化瘀类药物赤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能够不同程度地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对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有一定作用 [5]  。总之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为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温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

    2 李仕明.糖尿病是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128.

    3 李建波,陈家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及其现代认识.实用糖尿病杂志,1997,5(1):3-5.

    4 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88-294.

    5 李仪奎.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129-184.     

  作者单位:514011广东省梅州市梅州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11-01) (编辑云 兆) 

作者: 李宏春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