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疾病,也是长期以来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疾病,且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严重,以致于近年来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给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带来了现存的和潜在的危机。为此,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对97例患儿主要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疾病,也是长期以来使用抗生素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疾病,且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严重,以致于近年来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给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带来了现存的和潜在的危机。为此,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对97例患儿主要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97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6个月,>3岁87例,约占89.7%。其中普通感冒69例,急性咽扁桃体炎28例。

    1.2 方法 愿口服汤药者,中医辨证感冒属风热型,予银翘散加减;风寒型,予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暑湿型,予新加香薷饮加减。进汤药困难者,辨证选择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片或口服液,感冒清热冲剂,抗病毒颗粒;症状较重者,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鱼腥草合病毒唑肌注(1~2次/d)或病毒唑合青霉素肌注(2次/d);伴高热惊厥者,配合西药退热镇静。97例患儿中普通感冒69例;急性咽扁桃体炎症状较重或血象较高者,口服中药的同时,加用鱼腥草合病毒唑肌注12例(12.4%),加用病毒唑合青霉素肌注8例(8.2%)。

    2 结果

  全部病例5~7天内治愈,热退时间平均2.5天,临床疗效满意。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鼻、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病原体多为病毒,也可并发细菌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热失常,风邪乘虚侵袭,客于肺卫,致肺失宣肃,营卫失和而致感冒。感冒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三种类型,常挟痰、挟滞、挟惊。治疗上,西医以控制感染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总的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或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挟痰则肃肺化痰,挟滞则消食导滞,挟惊则清热定惊。本资料所采用方法均遵循以上原则辨证施治。如葱豉汤、荆防败毒散辛温解表治疗风寒型感冒;银翘散或桑菊饮辛凉解表治疗风热型感冒;新加香薷饮祛暑清热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均可用于治疗暑湿感冒。而其他中成药,如银翘片、双黄连、抗病毒颗粒等,均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证明,上述方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细菌的作用。如荆芥主含挥发油,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抗补体的作用 [1]  ;连翘有较强的抗流感病毒活性,金银花在细胞外抑制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作用很强 [1]  ,双黄连有抗病毒和广谱抗菌的作用;鱼腥草含有抗病毒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其鲜汁对金葡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2]  ;而感冒清热冲剂中所含之大青叶、板蓝根的抗病毒作用早已被认可。所以,采用上述药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符合中西医治疗原则。其治疗结果表明,中医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既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又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璐雪.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l,16(8):459.

    2 汪受传.中药针剂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评价.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0):594.    

  作者单位:030200山西省焦煤集团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 

    (收稿日期:2004-10-11) (编辑新 竹) 

作者: 司凤娥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