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体针配合穴位点刺治疗面肌痉挛3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面肌痉挛又称面神经痉挛,面肌抽搐,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点刺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其中仅眼角痉挛者12例,整个面肌痉挛者22例,出现患侧面肌萎缩者5例。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

点击显示 收起

  面肌痉挛又称面神经痉挛,面肌抽搐,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以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主要表现,起病多从眼角开始,逐渐向整个面肌扩展,久病者会出现患侧面肌轻度无力和面肌萎缩。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睡眠差可使病情加重。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穴位点刺治疗面肌痉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男8例,女22例,年龄32~5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其中仅眼角痉挛者12例,整个面肌痉挛者22例,出现患侧面肌萎缩者5例。

     1.2 方法 体针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阳陵泉。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2.0cm毫针刺入,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隔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穴位点刺取穴:眼肌痉挛重者配鱼腰、四白、太阳、阳白,面肌痉挛重者配迎香、地仓、夹承浆、颊车。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以后统计结果。

    2 结果

  30例患者均采用针刺配合穴位点刺治疗,经1个月治疗后,治愈11例(36.7%),好转18例(60.0%),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干部,2003年9月25日就诊,右侧面肌及眼角痉挛8个月,睡眠差及精神紧张时加重,曾服用卡马西平等药无效。采用针刺配合穴位点刺治疗连续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面肌痉挛的病因尚不确定,认为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在治疗上主要采用镇静及神经根阻滞术等手段,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面肌痉挛属于“风证”范畴,与风、痰、虚、瘀有关。头面部为三阳经所循行之部位,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使经络闭塞发为本病;阴虚阳亢,风阳上扰清窍;情志抑郁而致气滞血瘀;脾湿内盛,痰火上扰;气血不足,肝肾阴虚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本法针刺取合谷乃“面口合谷收”之意,配太冲可以调气和血、熄风止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又是“筋会”,有疏筋活络之功;三阴交、太溪以滋阴养血、濡养络脉;足三里补中益气。穴位点刺是根据“菀陈则除之”的理论,取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周围穴位点刺可以疏经活络、调畅气血。在治疗期间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寒冷刺激及过度疲劳。    
  作者单位:130022吉林长春空军第二航空学院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4-09-08) (编辑新 竹)

作者: 王锐超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