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中医中药

抗眩合剂治疗眩晕证10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眩晕证是临床常见病症,见于现代医学颈椎病、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笔者自1998年采用抗眩合剂治疗100例,收效颇佳。2治疗方法1。1治疗原则健脾养血活血,熄风化痰定眩。...

点击显示 收起

   眩晕证是临床常见病症,见于现代医学颈椎病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笔者自1998年采用抗眩合剂治疗100例,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男46例,女5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均有头晕目眩,如坐舟船,姿势改变时加重,可反复发作,伴耳鸣、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病程最长20年,最短2周。其中颈椎病38例,高血压病25例,梅尼埃病20例,脑动脉硬化8例,冠心病6例,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原则 健脾养血活血,熄风化痰定眩。
   
  1.2.2 基本方药 当归15g,川芎12g,白芍25g,生地12g,炒白术30g,白茯苓15g,半夏12g,天麻12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川牛膝15g。
   
  1.2.3 随证加减 伴恶心、呕吐加陈皮9g,竹茹9g;伴颈项强痛加葛根30g;肩痛、肢体麻木加桂枝12g,鸡血藤30g;高血压、眼花加钩藤30g,菊花12g。
   
  1.2.4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内服,6剂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断疗效。

  2 结果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73例,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症状明显减轻,一年内可有复发,但继续用药又减轻者)12例,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前减轻,停药后复发者)10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为95%,治愈率占73%,疗程最短5天,最长30天。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1999年4月18日就诊。自诉患颈椎病8年,时常头晕、恶心、左上肢麻木,不能骑自行车,颈项强痛,曾经醋疗,牵引、外敷膏药等治疗,效差,遂来我院诊治。刻下症见:精神差,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痛,右上肢麻木,不能骑自行车。X线摄片提示第5、6、7颈椎有明显骨质增生征,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辨证属脾虚血亏,痰风内动。治宜健脾养血活血,化痰熄风定眩。处方:当归20g,川芎12g,白芍25g,生地12g,炒白术20g,白茯苓20g,桂枝12g,泽泻15g,生龙骨25g,生牡蛎25g,陈皮10g,半夏9g,姜黄15g,葛根15g,川牛膝15g,天麻12g。上方服3剂后,恶心、呕吐即除,头晕、肢麻亦减轻,舌质仍淡,舌苔由厚变薄,脉如前,上方去陈皮、半夏,加入鸡血藤30g,续服6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唯有手麻,上方葛根加至30g,再进6剂。之后来诊,见其精神佳,项背活动自如,手麻不明显,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4 体会

  眩晕证属多发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于痰,有“无痰不作眩”之主张,并提出“治痰为先”之治法;《景岳全书·眩晕》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等。总之,以上论述总不离风、火、痰、虚四条病机。
   
  抗眩合剂即针对上述四条病机专为眩晕证而设,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异病同治的观点。方用四物汤养血活血,苓桂术甘汤渗湿健脾,半夏白术天麻汤专为风痰而设,有熄风化痰之功,泽泻汤宜治眩晕,生龙牡能熄风柔肝定眩,川牛膝引血下行。诸方合用,共奏健脾养血活血,化痰祛风定眩之功,故而收效较佳,不妨一试。
   
  (收稿日期:2004-10-27)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医院  

作者: 杨富志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