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中西医结合

归脾汤加味配合敏使朗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51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配合敏使朗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组51例,给予归脾汤加味口服,配合敏使朗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给予敏使朗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味配合敏使朗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给予归脾汤加味口服,配合敏使朗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给予敏使朗片治疗。 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70.6%,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治愈率48.5%,总有效率78.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颈性眩晕加用归脾汤加味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  眩晕 颈椎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归脾汤
      
  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损伤致颈椎失稳,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综合征。笔者应用归脾汤加味配合敏使朗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5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均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或伴有恶心欲呕颈部不适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21例,女30例,年龄33~78岁,平均(51.3±16.7)岁;平均病程(21.8±11.9)个月。对照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龄35~80岁,平均(53.1±15.4)岁;平均病程(23.0±12.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符合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 ;(2)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中眩晕(气血亏虚型)的诊断标准;(3)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眩晕、内耳性眩晕、眼性眩晕、内分泌及血液病所致的眩晕以及肝阳上亢和痰浊上扰型眩晕。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甲磺酸倍他司片(敏使朗)口服,每次6mg,每日3次,共服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甘草6g,当归6g,酸枣仁15g,龙眼肉15g,远志3g,木香6g,大枣15g,地龙15g,全蝎6g,钩藤10g,蒺藜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周。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头晕症状完全消失,伴随症状明显缓解,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管弹性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头晕明显缓解,伴随症状部分缓解,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管弹性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及血管弹性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观察组51例,治愈36例(70.6%),显效12例(23.5%),无效3例(5.9%),总有效率94.1%;对照组33例,治愈16例(48.5%),显效10例(30.3%),无效7例(21.2%),总有效率78.8%。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χ 2 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眩晕属虚证居多,因劳损或体虚,致气血不能上荣于清窍,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养。《证治汇补·眩晕》篇云:“血为气配,气之所丽,以血为荣,……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眩晕生于血虚也。”笔者行医体会眩晕辨证分型中以气血亏虚型最为常见,好发于脑力工作者,尤其中老年人为多。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炙甘草、木香组成。经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加当归、远志后,补血功用更佳。归脾汤中人参(本文病例用党参代替)、黄芪、白术、炙甘草等甘温补脾益气,以资气血之源;当归甘辛温养肝而生心血;茯苓、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且可防补益之品滞阻脾胃。原方益气补血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是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之根本。加用地龙、全蝎等虫类药以通络,钩藤、蒺藜以熄风,为治气虚血瘀,血虚生风之义。全方既益气养血,又熄风通络,配合西药敏使朗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疗效显著。现代研究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与自由基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3] ,实验观察到归脾汤可抑制过氧化脂质和脂褐质的生成,还能提高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而降低自由基诱发过氧化反应 [4] 。地龙、全蝎实验研究也表明均有改善血小板和纤溶系统的功能,为本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记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8):47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3 姜杰,施杞.中医药治疗颈椎病机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54.
   
  4 于庆海,吴春福.归脾汤实验药理研究.沈阳药学院学报,1992,9(1):41-45.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526060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文小燕 何振雄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