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中医中药

《温病条辨》中承气汤的应用浅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温病条辨》是清代淮阴医学家吴瑭(鞠通)所著。其书中对承气汤的运用较伤寒论又有进一步的发挥,详述如下。1对承气汤的应用下之一法的应用主要在邪入阳明,热结阴亏或有腑实兼证之时。如原文热结阴亏篇中说:“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

点击显示 收起

    《温病条辨》是清代淮阴医学家吴瑭(鞠通)所著。其书中对承气汤的运用较伤寒论又有进一步的发挥,详述如下。

    1 对承气汤的应用

    下之一法的应用主要在邪入阳明,热结阴亏或有腑实兼证之时。如原文热结阴亏篇中说:“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味承气汤微和之。”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之法,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阳明温病,虽用承气而依然未能通下,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如原文在腑实兼证中说:“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润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经》谓下不通者死。盖下而至于不通,其为危险可知,不忍因其危险难治而遂弃之。本文采用变通治法:(1)阳明腑实,应下而失下,以致邪气留恋,正气内虚,正虚乃不能运药,如果任其发展,势必消炼肾水,正气更衰。惟有采用扶正逐邪的方法,邪正合治。陶节庵有黄龙汤,法用大承气加参、地、当归但正气欠耗,阴液已濒消亡,不得再用枳、朴之类更伤其气液,故使用新加黄龙汤。此方以调胃承气合参、地、麦冬以保津液;再加姜汁宣通气分,以代枳、朴之用;病久入络,再加海参补液汤走络中白分,为本方之使,此乃邪正合治之法也。(2)肺气不降,痰涎壅滞,而阳明结热,里证又实。症见喘促不宁,脉右寸实大,此时当然不是徒恃通下所能取效,必须一面宣肺气之痹,一面逐肠胃之结,方用宣白承气汤。其方以杏仁、蒌皮宣肺,石膏清肺热,而以大黄逐结,是为一脏一腑合治之法。(3)小肠火腑不通,热结膀胱,致小便涩痛,复间里实,脉左尺坚牢。此时治法,通腑必兼泻小肠之热,故选用导赤承气汤,以导赤法淡渗导下品,加连、柏苦泄火腑,硝、黄承胃气而通大便,这属于大、小肠合治之法。(4)邪闭心包,又兼腑实而致神昏舌短,饮不解渴。此时徒攻阳明无益,必须同时开启窍闭,故以牛黄承气汤,一以牛黄丸开少阴之窍,一以大黄泻阳明之火热,而救少阳之欲消。这是两少阴合治法,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包合治之法。(5)阳明热盛,致津液枯燥,造成结粪不下,即所谓液干之便秘。此时必须增水以行舟,用增液汤,如仍不下,可用增液承气汤。从上述可知阳明温病下之不通,有的是由于应下失下,贻误了时机;有的则由于素体阳虚,感邪后即成为虚实相兼之证;也有的是兼有其他脏腑证候。这些都非徒恃攻下所能取效,而必须随证加减或数法并施。

    2 讨论

    由上叙述可以看出吴鞠通将承气汤的运用依照不同的证候加以灵活变化,因而使通下法的内容得到了充实。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256400山东省桓台县中医院

作者: 鞠 华 鞠 萍 薛立群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