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病例报告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CT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入院后第5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于腹主动脉中段处见肿瘤大小约12cm×9cm,表面光滑、质中,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粘连。结扎切断肿瘤血管,沿包膜推移肿瘤周边组织,逐一分离,直至肿瘤切除,术中血压平稳。术后病理报告为副神经节瘤(简称副节瘤)。...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于2001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诉上腹部肿物3个月。既往身体健康。3个月前无意间发现脐上偏右处膨隆,并触及一约拳头大小肿物,无其他不适。在当地医院未能确诊。查体:T36.6℃,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及肠型,右侧中腹部可扪及8cm×6cm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度小,无分叶感,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肛查阴性。钡灌肠未见异常。AFP阴性,CEA阴性。ECG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向量图正常。B超示右中上腹脐旁实质性包块。CT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入院后第5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于腹主动脉中段处见肿瘤大小约12cm×9cm,表面光滑、质中,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粘连。结扎切断肿瘤血管,沿包膜推移肿瘤周边组织,逐一分离,直至肿瘤切除,术中血压平稳。术后病理报告为副神经节瘤(简称副节瘤)。术后14日顺利出院。随访2年无复发。
   
  2 讨论

  副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的非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含有儿茶酚胺细胞的神经节在体内分布很广,多在腹膜后组织、纵隔及颈部,称副神经节。大多数在儿童期消失,只留下颈静脉球、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否则形成肿瘤,原发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原发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化学感受器瘤,具有感知周围环境中CO 2 、O 2 浓度及pH值变化,调节呼吸、心率的功能。副神经节瘤71%分布于腹主动脉旁神经丛,12%分布于胸腔,9.8%分布于膀胱壁,其他常见部位还有胆囊、乙状结肠、子宫等。因为副节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副节瘤对人体的危害包括肿瘤生长、转移导致的原发部位或其他器官结构破坏或功能障碍,以及肿瘤释放儿茶酚胺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物质而导致的心血管损害和全身影响。副神经节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因此早期手术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是治疗副神经节瘤的最有效途径,副神经节瘤发病隐匿,术后亦应定期随访。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162750内蒙古阿荣旗人民医院

作者: 张守华 董钦龙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