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5期中医中药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16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的有效性。方法针刺组取病变节段的双侧颈夹脊穴为主,于得气后施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1min。8%,差异有显著性,针刺组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是有效的,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的有效性。 方法  针刺组取病变节段的双侧颈夹脊穴为主,于得气后施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1min。留针30min,每天1次。药物组予每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2 # ,并予芬必得1粒,1次/12h服用。12天为1个疗程。 结果  近期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3%、93.4%,提示均有效,但停药1周后再行评估,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3.3%、65.8%,差异有显著性,针刺组优于药物组。 结论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性失眠是有效的,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组。

    关键词  颈性失眠 针灸疗法 颈夹脊穴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相应地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现已证明,颈椎病易导致睡眠差,甚至失眠 [1] 。由颈椎病引起的失眠称“颈性失眠” [2] 。笔者从1996年开始运用针刺颈夹脊为主的方法治疗颈性失眠患者166例,并与药物组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6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将16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以下简称针刺组)及药物治疗组(以下简称药物组),针刺组90例,男26例,女64例,年龄18~55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8年;药物组76例,男20例,女56例,年龄20~5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7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1)颈椎病诊断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3] 。(2)颈椎正侧位片示:颈椎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或椎间隙狭窄。(3)失眠的诊断按失眠症诊断标准前3项诊断,具体内容如下:①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睡后易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或疲乏或白天思睡。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周以上。③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工作效率或社交能力 [4] 。

    1.3 排除标准 (1)颈椎有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2)椎管内占位,高位脊髓压迫;(3)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的患者,孕妇、产妇。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组 (1)主穴:病变节段的双侧颈夹脊穴。辅穴:四神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2)操作方法:患者先取坐位,按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在主穴进针0.8~1.5寸,于得气后施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1min。帮助患者平卧放松后(注意颈部针刺部位勿接触枕头等物品以免影响针刺深度),用30号1.5寸毫针任选2对辅穴针刺,主穴及辅穴均留针30min,间隔10min行针1次,每天1次。(3)疗程:12天为1个疗程。

    1.4.2 药物组 予患者每晚睡前服用舒乐安定片2片,并予芬必得1粒,1次/12h服用。12天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失眠的3项诊断内容完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失眠的诊断标准有2项消失,颈背疼痛减轻或消失,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由表1得知,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1个疗程后针刺组的即时疗效与药物组疗效相同。停止治疗1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停止治疗1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略)由表2得知,停止治疗1周后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针刺的远期疗效优于药物疗法。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0岁,私营业主,因失眠伴颈痛2年,加重1周于2003年9月上旬来诊,述2年来颈项酸痛,辗转难眠,寐则易醒,醒后不易再寐,易激惹,烦躁易怒,曾赴多家医院诊治,确诊有颈椎病,经服中西成药(具体不详)及按摩理疗未能明显改善失眠症状,近1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伴双手轻 微麻木,遂于今日前来要求针灸治疗。经行颈椎X线片检查及颅脑CT检查,颈椎正侧位片示C 5~7 椎体前缘增生,C 6~7 椎间隙狭窄。颅脑CT未发现异常。查体:颈椎生理弯曲存在,颈肌紧张,C 5~6 横突处压痛(+)。遂按上述针刺组方法施治,针刺6次后颈痛及睡眠已获明显改善,1个疗程结束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情绪稳定,夜眠佳,颈痛等症状未复发。

    4 讨论

    失眠又称不寐,有“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之称,中医认为本症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脏腑虚损至营卫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失调是产生不寐证的根本原因。从现代医学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本研究主要选择颈性失眠;有研究表明,颈椎病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因素有:(1)该病引起的疼痛和麻木(包括头颈部、肩背及肢体等部位);(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不良的用枕习惯和睡眠姿势;(4)颈椎病的反复发作和持续时间长 [5] 。脊椎骨质增生的部分压迫了上述神经、血管等组织,产生头痛、眩晕等症状。夹脊穴皮下有肌肉和横突间韧带,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静脉丛分布,针刺夹脊穴对椎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可能与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有关,能调整人体功能、降低脊神经的应激力,止痛、镇痛,促进血循环,调整肌张力和缓解血管痉挛。从经络角度分析,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针灸夹脊穴时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现代医学生理解剖也证实,夹脊穴从分布形成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穴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其前支,前支与交感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说明夹脊穴与脏腑之气的密切联系。针刺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调节作用,能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针刺颈夹脊穴不仅可以纠正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脑血流量,而且这一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与疗程有着一定的关系 [6] 。初步揭示了针刺并不仅仅是治标,患者只要能坚持接受针灸治疗,达到一定的疗程,颈性失眠就会得以痊愈,颈椎病亦可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赵明毅,陈长力.颈椎病与失眠关系的探讨.颈腰痛杂志,2000,21(2):157.

    2 潘之清.实用脊椎病学.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340-34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4 汪一琦,汪蕾.牵引加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失眠症50例.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4):242.

    5 贺旭.颈椎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28.

    6 黄聪阳.针刺颈夹脊穴对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即刻与近期效应的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22(5):848.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医院

作者: 粟 漩 巫祖强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