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5期经验交流

小儿病毒性脑炎64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儿科近5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多数以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将我院儿科近5年来收住院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电图检查有异常表现者占76.9%。治愈58例,好转6例。 结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多数以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可作出正确诊断,对其早期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  脑炎 病毒 临床分析

    我院儿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小儿病毒性脑炎64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64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3岁5例,3~6岁23例,>6岁36例。本组患儿均有发热,头痛。呕吐52例;有意识障碍56例,其中表情淡漠30例,浅昏迷12例,烦躁不安10例,惊厥4例。有脑膜刺激征12例,有病理反射10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脑脊液检查60例,白细胞计数<100×10 6 /L48例,100~200×10 6 /L8例,>200×10 6 /L4例。蛋白、糖和氯化物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抗酸染色均未查到细菌,细菌学培养阴性。脑电图检查52例,其中有异常改变40例(76.9%),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改变。脑CT扫描48例,有异常改变8例。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有持续高热,意识障碍者给予干扰素,同时辅以镇静止惊,降低颅内压,应用抗生素、激素、能量合剂及对症治疗。

    1.4 结果 本组64例患儿治愈58例,好转6例。

    2 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多数患儿病初表现为全身感染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本组患儿均有发热,头痛,与有关文献相符合 [1] 。婴儿可有发作性尖声哭叫,当体温逐渐上升后,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惊厥发作、颈僵直等异常动作。由于受累的脑区不同,可出现不同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本组患儿脑电图检查52例,有异常改变40例(占76.9%),表现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额颞叶为主。脑CT扫描48例,有异常改变8例。均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区,以额颞叶为主。在发病早期脑CT扫描可以正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低密度病灶,而低密度病灶大部分在发病4天后出现。而脑电图在早期就有异常表现,并且有经济、快捷、安全等优点,适用于早期检查及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脑脊液及脑电图检查。通过本组患儿分析,当临床上有前驱病毒感染史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应考虑病脑的诊断,可进一步做腰穿复查脑脊液,行脑电图检查、脑CT扫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病脑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脑脊液异常患者更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脑电图检查和脑CT扫描,但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正常时也不能排除病脑的诊断。对高度怀疑的患儿1周后复查,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后遗症发生,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干扰素治疗,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阻断炎症反应作用,缩短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也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9.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范晓芳 孙启林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