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病例报告

放腹水结合中西药治疗难治性腹水1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因“腹胀、吐血、黑便、贫血、乏力,下肢水肿,反复发作,自行放腹水5年”于2004年8月31日入院。皮肤黏膜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舌苔薄,色质紫,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外形膨隆,脐部皱折处可见一小针眼,触诊腹肌紧张,肝脏未触及,脾肋下2cm可触及,边缘钝,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Ⅱ度,......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因“腹胀、吐血、黑便、贫血、乏力,下肢水肿,反复发作,自行放腹水5年”于2004年8月31日入院。既往病史,患血吸虫病30余年,乙肝病史20余年。查体:T36.5℃,P64次/min,R17次/min,BP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志清,自动体位,慢性重病面容。皮肤黏膜正常,无肝掌,无蜘蛛痣,舌苔薄,色质紫,舌边有齿痕,脉沉细,心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外形膨隆,脐部皱折处可见一小针眼,触诊腹肌紧张,肝脏未触及,脾肋下2cm可触及,边缘钝,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水Ⅱ度,双下肢踝部凹陷性水肿。既往史:1997年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断“肝炎肝硬化”,2000年3月因消化道大出血再次入院,同年6月因腹部膨胀难忍耐的情况下,自行在脐部扎孔放腹水,量约1.5万ml,昏睡4天后逐渐恢复。以后用自制的简易导管(见图1),1~2周放腹水1次,近年来1周放腹水2~3次,直到住院为止。实验室检查:静脉血WBC3.17×10 9 /L,Hb85g/L,PLT68×10 9 /L,总胆红素35.95μmol/L,直接胆红素10.60μmol/L,ALT40u/L,总蛋白59.73g/L,白蛋白35.54g/L,球蛋白24.19g/L,HBeAb(+),HBcAb(+),PT13s,AFP(-),电解质K + 2.68mmol/L,Na + 158.2mmol/L,Cl - 101.6mmol/L,肾功能BUN7.27mmol/L,Cr116.0μmol/L,UA256.5μmol/L,肝纤4项:HA76.6mg/ml,LN130.2mg/ml,LV62.7mg/ml,PC128mg/ml,血吸虫ELISAS阳性,腹水常规:细胞计数<100×10 6 /L,李凡他试验阴性,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腹部B超探查结果:(1)肝硬化腹水;(2)脾肿大;(3)门脉高压;(4)胆囊壁增厚。入院后常规限钠、限水、饮食,经用复方丹参、苦黄、能量合剂、白蛋白、氨基酸、利尿剂等综合治疗,尿量每日1500~2400ml,入院后继续抽腹水9次,每次量约2800~4000ml,加强螺内酯剂量,大量补充白蛋白,每日20g,腹水明显减少,直至微量。治疗4周后患者好转出院,带中药(五苓散加减)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无腹水发生。本例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1)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2)肝炎肝硬化(失代偿)。
 
  图1  自制的简易导管放腹水(略)
    
  2 讨论

  失代偿性肝硬化,诊断容易,治疗难,预后差。此患者长期自行大量、反复放腹水,生存达5年之久,临床比较少见。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损害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即使乙型肝炎恢复期,乙肝标志物HBeAb(+)、HBcAb(+)、HBV-DNA<2×10 2 Coples/ml仍会导致活动性肝硬化的发生。此病例提示:大量反复放腹水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对于临床中常见难治性腹水的患者,只要无肝性脑病,无消化道出血,无感染等并发症,血小板在40×10 9 /L以上者,均可尝试放腹水治疗。当然放腹水也应注意一次不要放得太多,中医《灵枢·水胀五十七》黄帝曰:腹胀、鼓胀可刺邪,歧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放腹水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对人体影响较小。是否值得临床推广,有待临床工作者的进一步探讨。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431600湖北省汉川血防医院
   
          湖北省中医研究院 

作者: 赵宝安邵冬珊倪艳萍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