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临床护理

碘伏消毒剂致输液反应5例的启示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对细菌、病毒、芽孢、真菌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具有无刺激、无腐蚀、无需脱碘的特点,对皮肤及密封瓶盖的消毒可一次完成,与“一碘一酒”(即先用2%碘酒消毒1遍,再用75%酒精消毒2遍)相比较,既简便又经济。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可致碘伏消毒剂漏于密封瓶内发生输液反应......

点击显示 收起

  碘伏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对细菌、病毒、芽孢、真菌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具有无刺激、无腐蚀、无需脱碘的特点,对皮肤及密封瓶盖的消毒可一次完成,与“一碘一酒”(即先用2%碘酒消毒1遍,再用75%酒精消毒2遍)相比较,既简便又经济。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可致碘伏消毒剂漏于密封瓶内发生输液反应,我科因此类发生输液反应5例,现报告如下,以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28~60岁。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液体种类有5%GS、0.9%NS,药品为10%氯化钾及VitC注射液。
   
  1.2 操作方法 遵医嘱给药,按常规检查液体质量,启盖,露出瓶盖中心部位,用碘伏棉签消毒瓶盖后,取30ml一次性注射器加入所需药品,再将输液器插入密封瓶内,常规静脉输液速度为50~80滴/min,当液体输入50~80ml时,患者出现寒战、发冷、面色苍白,即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静推地塞米松5mg后症状好转。

  2 原因分析
    
  (1)肉眼检查见残留液清亮,无沉淀、无浑浊、无杂质及无变色等,但液体表层可见大小不等的泡沫;(2)残留液中,对未加10%氯化钾的葡萄糖液经淀粉指示剂法测定,呈阳性反应,证明液体中有游离碘。而在加入10%氯化钾注射液的液体及未加入10%氯化钾的0.9%生理盐水经淀粉指示剂法测定呈阴性反应,无游离碘存在,这是因为液体中的氯化钠、氯化钾可与游离碘结合为碘化钠、碘化钾,故呈阴性反应。残留液经测定均无热源污染,故排除药液污染因素;(3)密封瓶铝盖中心部位为塑料盖,启盖后胶塞中心部位暴露,而铝盖与胶塞外有空隙,操作者持棉签蘸碘伏过量,消毒后有少量碘伏消毒液积存于铝盖与胶塞表面的空隙内;(4)输液器针头为16号,加药针头为12号,均较粗,针眼内径大,积存于胶塞表面的碘伏消毒液顺针眼渗漏于瓶内;(5)使用的输液器经本院控制感染科检测合格;(6)5例患者碘过敏实验均为阴性,排除过敏反应;(7)碘伏消毒剂是碘与聚乙烯吡酪烷酮相结合的产物,其渗漏于加有10%氯化钾的液体中,由于钾和碘的亲和力较强,故生成碘化钾,高浓度的碘化钾对肌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而游离出的载体及聚乙烯吡酪烷酮只能口服,不能静脉注射。加入的碘伏为外用消毒剂,随液体进入人体后,一方面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药物质的变化,另一方面杂质进入人体内而导致输液反应。

  3 预防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杜绝由工作疏忽而造成输液反应;(2)消毒瓶塞中心部位时,棉签蘸碘伏要适量,以消毒后胶塞表面与铝盖空隙内无碘伏液积存为宜;(3)针头刺入密封瓶时,针头、针梗与胶塞面呈60°角为宜 [1] 。
   
  综上所述,碘伏消毒剂致输液反应在临床上不多见,其机制尚待进一步证实。本文5例提示在护理操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输液环节质量监控,以避免各科原因引起的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 曹韫华.针头插入密封瓶内角度对液体中杂质及胶塞含量的效果评价.实用护理杂志,1997,13(9):479.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277000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中心卫生院

作者: 朱琳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