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调查报告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方法应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9所医院72名急诊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心情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0。结论导致急诊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急诊特定的工作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 方法  应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9所医院72名急诊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心情抑郁、心理紧张和焦虑失眠发生率较高,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0.6%。 结论  导致急诊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急诊特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有关,重视自我维护和取得管理层的支持,以增进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急诊科护士不但要完成三班倒繁重的工作,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急诊科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在工作中稍有偏差,易产生冲突,尤其是护患之间,经常碰到情绪激动,甚至对护士有过激言行的患者。而急诊科护士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还必须冷静、平和、仔细处理问题,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压抑自身感受。巨大的压力给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因此,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楚雄州9所县医院急诊科在职护士72例,均为女性,年龄在19~40岁,在急诊科工作1~20年,平均4~8年。
   
  1.2 方法 采用无记名现场调查方式,以医院急诊科为单位,由护理部组织科护士长,统一指导调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自完成答卷,并由笔者当场收回。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90%。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行χ 2 检验
    
  2 结果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表(略)
    
  GHQ-12问卷应答结果,前6项回答为“很少”或“从不”者视为异常,后6项回答为“经常”或“有时”则为异常。

  3 分析
    
  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本调查应用一般健康问题来研究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精神紧张焦虑失眠和心情抑郁者发生率高,分别为62%、58%、60.2%,其中消极项目出现问题明显多于积极性项目,9所医院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0.6%,这一结果与逄冰结 [1] 使用GHQ-12调查对747名护士进行调查和单因素统计表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0%,调查结果相近。说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
   
  造成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较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1)急诊护士素质要求高,急诊护士承担着救护危重病人的重要职责,既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常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的病变和损害,随时可能突发心脏骤停,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及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在医师尚未赶到之前,能及时准确实施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由于工作独立性强,知识面要求广,工作技能要求高,值班护士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各种紧急情况,使护士容易精神紧张,加大工作压力。(2)急诊科劳动强度大,急诊护士长期肩负重大责任,护理工作琐碎、繁重;尤其是晚上、节假日,急重就诊者增多,夜班工作量较大,值班护士不仅要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还要维护环境、就诊秩序,以及承担与其他科室的协调工作,如联系会诊、通知辅助检查科室等,另一方面,急诊病人多由家人陪伴,特别是重症急诊病人家属对亲人受到伤残或死亡威胁时,常表现惊恐、慌乱,使得急诊护士在认真做好病人身心护理的同时,常常需要顾及患者家属的焦虑心理,进行安抚和解释工作,再加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抢救工作,常常打乱急诊护士工作生活的时间规律,护理工作超负荷运转,护士的身心得不到有效调整,导致生理和心理机能的下降,容易出现躯体化症状,如睡眠障碍、头痛、胃肠不适等。(3)急诊科工作环境差,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工作的前沿,是面对社会的窗口,24h对外开放,工作环境往往嘈杂,噪声不断。这些噪声主要来自病人的呻吟声、电话铃声、各种监护仪报警声及频繁的人员流动。经常受杂乱环境和噪声的刺激,导致急诊护士感觉超负荷,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4)急诊科服务对象特殊。急诊科的服务对象是各种急重症病人,病人及家属普遍存在急躁、忧虑等情绪不稳定现象,急诊病人的共同心理特点是认为自己的病是最重的,都急切希望一到医院应能得到迅速的救治。这时如果医护人员忙于抢救重病人而暂时无暇顾及其他病人时,就会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容易导致急诊护士心理上不平衡,加重心理紧张程度。同时,急诊科作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经常接受垂死病人的状态和死亡现象的刺激,当护士的同情心责任心在频繁受到死亡刺激的同时,无形中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重症病人随时会步入死亡的可能,带给护士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护士在工作中过分敏感谨慎,在对病人实施抢救和治疗中反复思考核对,怕出差错,引起纠纷,而当病人因救治死亡时,部分护士对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陷入无尽的怀疑之中,出现精神紧张、焦虑失眠和心情抑郁。
    
  4 对策
    
  急诊科护士随时处于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环境中,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本次调查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0.6%,急诊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的危险,有研究表明当外部压力过大,超过心理随能力时,便会产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笔者调查时了解到,一所县医院一名工作5年、年龄24岁的急诊科护士,因心理压力过大服毒自杀死亡,另一所医院有2名急诊科护士因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胜任工作而办理病休。因此,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如何采取合理化的措施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4.1 重视自我护理意识,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适合自己放松的技巧 (1)首先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摆正心态,既然选择了急诊护士这个行业,认识到急诊科护理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细心,充满爱心,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做一个病人喜欢的好护士,病人满意了,护理得到了肯定。(2)急诊护士自身还应刻苦钻研业务,各种抢救技术应娴熟,成功抢救病人后,自身也有成就感,能得到病人家属的信任和尊重。(3)应积极主动学习相关心理卫生知识,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的关系。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逐渐培养自身对应急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包括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及耐受持续刺激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信,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使心理处于平衡。(4)认真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当感到压力过重时,需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可与有类似经历的人、与关心自己的家属、朋友倾诉,使自己的苦恼通过谈话得到宣泄;使自己感受到同志之间的信任、支持与帮助,同时还能够灵活动运用沟通的技巧处理好护患关系。(5)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其中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常规的运动锻炼及充足的休息最为重要。培养轻松、健康的业余爱好,如唱歌、打球、做健美操、画画、书法等。工作中得不到的满足由业余活动来补偿,通过参加文体活动起到松弛精神,促进健康的作用。笔者认为,个人应对最有效的对策是:锻炼、宽广的交流空间、放松、休息。
   
  4.2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以提高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专家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1)护理管理者应关心、重视急诊护士,保证临床护士合理编制,做好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对进入急诊岗位的护士可进行适当强化训练,包括训练社会适应能力、处惊不乱的情绪调控能力、对复杂情境的变通能力等,使护士很快适应和胜任急诊岗位。(2)管理者要给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通过具体的心理减压措施,如定期组织运动比赛、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理,缓解压力 [2] 。(3)护理部可定期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对于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和提高护士心理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4)护理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如护士心理咨询室、护士娱乐活动中心等。在护士感到身心疲乏时,可以宣泄和调节情绪,放松身体,消除疲劳。
     
  参考文献
    
  1 逄冰结,张曼玲,汪志君,等.护理工作应激与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438.
   
  2 刁利华.护士心理健康维护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612-614.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675300云南省姚安县医院急诊科

作者: 陈翠华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