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6期

针灸联合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而顽固性呃逆是指病情迁延日久,持续超过48h,甚者有碍说话、吞咽、呼吸及睡眠等。是我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病程均在3天以上,经其他治疗无效者,并排除肿瘤压迫所致。12治疗方法12......

点击显示 收起

  呃逆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俗称“打嗝”,古称“哕”,现代医学统称为“膈肌痉挛”。临床上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而顽固性呃逆是指病情迁延日久,持续超过48h,甚者有碍说话、吞咽、呼吸及睡眠等。是我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和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病程均在3天以上,经其他治疗无效者,并排除肿瘤压迫所致。32例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8天。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  取穴:(1)膈俞、内关;(2)中脘、期门、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临床可随证加减。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1个疗程。

  122  艾灸  取穴:中魁、天突。轻者灸治1~2次即愈,重者可隔1周,在原部位再灸1次,经2~3次灸治即愈。灸后应保持局部清洁,如灸点有破溃,可涂穿心莲软膏以预防感染。

  123  穴位埋线  取穴:膻中。操作方法:医者戴手套,选准穴位后,用络合碘消毒皮肤,铺消毒洞巾,以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手持12号腰穿针作针刺(针芯尖磨平)。将0或1号羊肠线剪成2~3cm长,浸泡于生理盐水中致软,把刺针针芯向外拨出2~3cm,将羊肠线置刺针斜口内,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再将针缓慢刺入适当深度达肌层后,要不断地摆动针体缓慢进针,避开神经、血管、肌腱等,当针达到穴位深度时,可做提插待得气时,右后拇指按针芯尾端向下按,左手拇、示、中指握住针体向上提,这样边进边退把羊肠线埋入穴位深部,然后拔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少许,最后用创可贴敷于针孔固定即可。3天内不着水,3天后除去创可贴,每隔1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呃逆当时停止,随访偶有复发,或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变。

  14  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痊愈23例占7188%,显效7例占2188%,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占9375%。由表1可见针、灸联合埋线明显比单独针或灸效果好。

  表1  三组疗效对比  (略)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18岁,农民,于2003年4月2日就诊,主诉:喉中呃声持续20多天。现病史:患者因吃冰棍而出现呃逆。日夜不停,饮食困难,食入即吐,夜不能寐。曾饮热开水,经内服大山楂丸、安定、胃复安等中西医均效果不佳。因而为病所苦,心胸烦闷,情志不畅。查体:神志清楚,胸腹未见异常;舌苔薄白,脉弦细。诊断:呃逆,肝气犯胃。治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按上述方法治疗,一诊:先点刺膈俞,然后取太冲、中脘、内关、足三里。操作:毫针刺法,捻转宜泻、留针30min,同时艾条灸天突穴、膻中穴埋线。二诊时自诉症状基本消失,又依前法再针刺1次后痊愈,观察3个月内未复发。

  3  讨论

  呃逆之证,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祖国医学认为:是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冲动胸膈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膈肌受到物理、化学等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而产生一侧或两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一种短促特别的声音[1]。呃逆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多见中枢性呃逆、植物神经性呃逆、胸腹部手术后呃逆、肝气犯胃型呃逆、久病虚证呃逆等。对于呃逆一证,没有固定的特效方法和穴位。笔者认为采用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效果较理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联络上、中、下三焦,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可调整三焦平衡和胃肠功能;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又是四总穴之一,是主治肾之腑病、经病、气化病及同胃有关的脏腑器官病变的俞穴;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募穴,有疏泄肝胆,调和表里的作用;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会穴,有调生降,和胃气,理中焦之功;膈俞为八会穴之一,穴在第7胸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处,内应横膈膜,有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之功;诸穴合用可以改善、调整脾胃功能,使脾胃功能协调,具有疏肝和胃,舒膈降逆的作用。艾味苦,性辛温,具有通十二经脉,降逆下气,畅通气机的作用,故可用于治疗气逆上冲的呃逆证。膻中为八会穴之一,属气会穴,位于胸部正中,深部临近膈肌,具有调理气机之功,治疗各种因气机不利、气逆等证。而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当埋入穴位后,经过分解、液化、吸收、对机体产生一种持续性、温和有效的非特异性生物化学刺激,通过经络调动机体固有的调节机能,使横逆之气得以镇安,阻塞之气机得以通畅,膈俞与膻中相配可行气活血,宽胸利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法疗效可靠,易于推广。同时应注意在治疗期间,应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情志调节。若呃逆见于危重病后期,多显示预后不良。

  【参考文献】

  1  方震宇,郎伯旭,金城钟辨病辨证治疗顽固性呃逆中国针灸杂志,2003,(10):730

  作者单位: 048000 山西晋城,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海  燕)

作者: 张先锋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