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8期

补脾法临床运用举隅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及生命的存亡。因此,脾胃病在临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脾胃病以脾病为代表,脾病又以虚证为多,故古人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故临床中无论何种疾病,只要见有脾虚之证,均可用补脾法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及生命的存亡。因此,脾胃病在临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脾胃病以脾病为代表,脾病又以虚证为多,故古人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脾虚病反映了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失调,可为各种疾病在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病证。故临床中无论何种疾病,只要见有脾虚之证,均可用补脾法治疗。现就笔者在临床中补脾法的运用举隅如下。

  1  补脾养心法

  《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心主血,脾统血,脾气健运则血有生化之源,心所主血自能充盈。血液在经脉之中运行上下,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血的化源不足,或脾气虚,统摄无权,均可导致心虚血少或血溢脉外的心脾两虚证。证见:心悸心烦、失眠健忘、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或兼见便血、肌衄、呕血、崩漏等出血证。宜补脾养心法治之,方用归脾汤加减。临床中笔者常用之治疗神经衰弱而引起的心悸、失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致的消化道出血、痔疮便血、妇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心病、冠心病、克山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见有心脾两虚证者,均收到满意的疗效。例1:患者,男,33岁,1984年10月8日来诊,患者有胃溃疡病史,近1个月来旧病复发,脘腹缠绵作痛,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头晕心烦,夜寐欠佳,身体消瘦,面色萎黄,小便尚可,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实验室检查大便隐血(++),诊断:胃痛,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治以补脾养心法,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g,茯苓20g,炒白术15g,陈皮15g,黄芪20g,当归15g,山药15g,白药15g,远志15g,炒枣仁15g,木香7.5g,大枣5枚,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嘱忌食生冷、辛辣,连续服药9剂后,化验大便隐血(-),诸症亦愈。又投上方3剂巩固之。3年后随访其病未发。

  2  补脾益肺法

  《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得脾土长养而能朝百脉、司呼吸。脾主运化水湿,肺主通调水道,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人体水液的代谢与环流。若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可见纳呆便溏,咳嗽气短,倦怠乏力,甚则面足浮肿,苔白、脉沉缓和濡弱等脾虚及肺之证。若脾虚日久,脾阳虚衰,水湿停留,聚为痰浊,上渍于肺,则可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作闷,纳呆,苔白腻,脉沉弱等脾虚犯肺之证。均宜用补脾益肺法治疗,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前者酌加补气药,后者酌加止咳化痰药,临证时,笔者常用补脾益肺法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见有脾虚及肺或脾湿犯肺证者,虽不能彻底治愈其病,但可达到消除症状,临床治愈。而对小儿急性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疗效显著,多可治愈。例2:患儿,女,14个月,1989年12月25日诊,患儿感冒发热咳嗽10天左右,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静滴青霉素后虽不发热,但仍咳喘,故来要求中医治疗。证见咳嗽、喘息有痰鸣,体虚胖,指纹淡,苔薄白,诊断:咳嗽,辨证为脾湿犯肺,投以四君子汤加味:党参5g,白术5g,陈皮3g,半夏3g,瓜蒌3g,薏苡仁3g,甘草3g,僵蚕1g,每日1剂水煎服,进药3剂,喘息咳止。2个月后随访其母,告知其女体健。

  3  补脾调肝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脾气上行则肝气自随之上升,胃气下行则胆火随之下降也”。脾之与肝,以膜相连,关系甚为密切。脾胃升降运化之功能,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而肝的藏血与疏泄,又赖于脾的运化与化生。若脾土不及,肝木乘之,或脾虚气血化生不足,累及于肝,均可导致肝脾不调之证。证见:两胁胀闷不舒,喜太息,不思饮食,腹胀肠鸣、泄泻,妇女月经不调,舌苔白腻,脉弦缓。治之宜补脾调肝法,方用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笔者临床中治疗各类肝病,肝炎后综合征、肝硬化早期、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肠炎、肠神经官能症、妇女月经不调等病,见有肝脾不调证者,运用补脾调肝法每多见效。例3:患者,女,49岁,2004年5月19日诊,患者素有乙肝病史,近15天感胸闷,两胁胀痛,疲乏无力,脘腹胀满,纳呆便溏,时有肠鸣,大便溏,舌体胖,苔白,脉弦缓,查肝功能轻度异常,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为脾虚肝郁证,治宜补脾调肝,四君子汤和逍遥散加减,方用党参15g,茯苓20g,炒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0g,白芍15g,薄荷2.5g,柴胡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共进药12剂,诸症基本消除,复查肝功能正常。

  4  补脾益肾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者藏之精,生于先天而成于后天。脾为后天之本,若脾虚不运,后天之精化生不足,则肾无所藏。肾主水液,脾虚土不制水,则水泛溢,故脾虚可导致肾虚而出现脾肾两虚证。证见气短懒言,身体倦怠,腰酸腰痛,畏寒肢冷,遗精,小便频,尿量或多或少,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见水肿,甚者腹满鼓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补脾益肾法治之,方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水肿明显者,可用实脾饮加减,腹泻重者,可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余在临床中常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治疗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畸形、慢性膀胱炎等病见有脾肾两虚证者,效果较佳,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见脾肾两虚证者,常使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亦多有效,而对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病水肿明显之脾肾两虚证者的治疗,则常使用实脾饮加减,虽不能尽愈诸症,但能缓解病情。例4:患者,女,31岁,1988年1月8日诊,患者患肾盂肾炎11天,已经西医诊治,现腰酸痛,畏寒,倦怠乏力,动则尤甚,食少纳呆,舌淡体胖大,苔白、脉沉迟而弱。诊断:腰痛,辨证为脾肾两虚,给予补脾益肾法治疗,方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味:黄芪20g,党参15g,茯苓15g,山药20g,炒白术15g,制附子10g,肉桂10g,杜仲15g,泽泻15g,丹皮15g,生地20g,山茱萸2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共进药15剂病愈,2年后随访病未发。

  笔者常用的补脾法尚有补脾益气法、补脾温中法、补脾祛湿法、补脾益阴法、补脾益窍法、补脾化积法等。临床所见脾虚之证,涉及到的中医病种有胃痛、腰痛、胸胁痛、腹痛、咳嗽、痰饮、呕吐、泄泻、便秘、鼓胀、黄疸、心悸、失眠、眩晕、头痛、虚劳、湿阻、水肿、淋证、郁病、癫病、狂病、痫病、痿病、痹病、积证、血证。涉及了西医的消化、循环、呼吸、血液、泌尿生殖等系统的多种疾病。古人云:“内伤脾胃,百病乃生”。补脾派之先师李东垣认为,无论外感内伤,皆与脾胃之气充盛与否有关,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周慎斋曰:“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如补脾,皆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前贤之论,皆为补脾法的临床运用之理论根据。现代科学证明,补脾可促进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调节,并使之恢复正常,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体的康复。

  作者单位: 213022 江苏常州,常州市武进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于  伽)

作者: 李枢艳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