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8期

小儿腹股沟疝经腹修补术100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8~2005年底采用经腹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和交通性鞘膜积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的优点。现将70例手术体会介绍如下。2体会2。...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8~2005年底采用经腹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和交通性鞘膜积液。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的优点。现将70例手术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共收治患者70例。资料完整并随访的50例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8个月。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的5个月,平均3.7年。无一例复发,仅1例术中损伤膀胱。

  2  体会

  2.1  麻醉方法  我院绝大部分采用氯胺酮全麻,按每千克体重6.5~13.0mg计算,先给全量的一半肌肉注射,切皮前再静脉注射剩余量,均能在清醒前安全结束手术。对少数年龄较大,配合较好的儿童,我们也使用过单次硬膜外麻,效果都很满意。

  2.2  切口选择  均采用经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如自然横纹不明显者,采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上一横指做1.5cm横切口,长约2~3cm,一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横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开腹横肌,显露出腹膜。该切口远离会阴部,不解剖腹股沟管,损伤极小,有效地避免了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和输精管及神经的损伤。本组70例(次),无一例发生上述并发症。

  2.3  寻找内口  横行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后,提起腹膜切口下缘,并向下牵引,即可显露疝囊内口(见图1)。如有疝内容物,可牵出复位。如有嵌顿,可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剪开疝颈前壁,扩大内环口,而后牵引复位,切忌强牵硬拉。而后用数把蚊钳轻轻提起疝囊内口的后唇,使精索血管与被提起的疝囊内口后唇边缘分离(见图2),可有效地防止其损伤。

  图1 - 图2  略

  2.4  修补鞘状突  将疝囊内口后唇与腹膜切口的上缘用丝线连续缝合,关闭腹腔,将疝囊内口或鞘状突排除于腹腔外(见图3)。腹腔内腹膜光滑完整,受力均匀,从根本上防止了疝复发的可能性。疝囊或鞘膜囊均无需做任何处理,原有的少量积液,一般在术后3~5天被腹膜自行吸收。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结束手术。一般只需20~30min均能完成次手术。此举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关系和保护机制,特别适用于解剖关系紊乱的复发性疝和嵌顿时间较长、局部肿胀明显的嵌顿疝的手术。

  图3  将内口后唇与腹膜切口上缘缝合 略

  2.5  加强腹股沟管前壁  如术中发现内环口之径>1.5cm,或腹壁肌肉有明显薄弱者,则需加强腹股沟管前壁,以防复发。其方法是在缝合腹膜以后,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在其下面稍向下分离,即可显露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将其缝合2~3针(见图4)。

      图4  加强前壁缝合 略

  2.6  预防术后肠粘连  经腹手术有并发肠粘连的可能,我们对50例进行5个月~7年随访,未发现一例有腹痛等肠粘连症状。我们认为只要麻醉充分,采用头低位,避免肠管及大网膜下降至切口部,缝合腹膜时防止带上肠管及大网膜,手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2.7  防止手术中损伤膀胱  开展此手术初期,我们曾有1例膀胱损伤,此后我们注意到病人术前排尿一次,避免膀胱充盈,以后再未发生过误伤膀胱的现象。

  作者单位: 251400 山东济阳,济阳县人民医院

  (编辑:于  伽)

作者: 齐向民杨龙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