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祛风除湿法治疗肋软骨炎6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肋软骨炎又称泰齐病(或Tietze综合征),属肋软骨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肋骨软骨交界处隆起,局部及相邻肋间软组织肿胀,明显压痛,皮色正常,自感疼痛或剧痛,可放射至胸背、腋、颈、肩等部位,深呼吸、咳嗽或手臂活动影响病变部位时牵扯痛,可伴胸闷、气紧、失眠、纳呆、低热等症状,X线胸片、血沉等理化检查均......

点击显示 收起

    肋软骨炎又称泰齐病(或Tietze综合征),属肋软骨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表现为肋骨软骨交界处隆起,局部及相邻肋间软组织肿胀,明显压痛,皮色正常,自感疼痛或剧痛,可放射至胸背、腋、颈、肩等部位,深呼吸、咳嗽或手臂活动影响病变部位时牵扯痛,可伴胸闷、气紧、失眠、纳呆、低热等症状,X线胸片、血沉等理化检查均正常。多表现为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西医仍以对症治疗为主,不易终止复发。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祛风除湿法,自拟秦艽宣痹汤治疗本病6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中男23例,女39例;年龄16~30岁14例,31~50岁38例,50岁以上10例;病变位于左侧第2~5肋软骨者16例,右侧第2~5肋软骨者25例,右侧6~8肋软骨者2例,双侧患病19例;只有局部压痛而无肋软骨隆起者11例;有过度用力或外伤诱因者39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于上感后加重者29例,受风寒、潮湿、天气变化后加重者26例,不良情绪加重者21例,月经期加重4例;再度用力不当加重或复发者19例;病程1个月~1年18例,1~3年31例,3年以上1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内服药  秦艽宣痹汤组成:秦艽30g,威灵仙、独活、防己、海桐皮、海风藤、穿山龙、徐长卿、乌药、赤芍、地龙各15g,炮山甲、片姜黄、桔梗、甘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停2天,再服5天,10剂为1个疗程。加减:胸闷较甚,或攻撑胀痛者,加枳壳、瓜蒌壳;遇寒痛甚者,去防己、地龙,加熟附子(先煎)、淫羊藿;有热象者,去乌药、片姜黄,加忍冬藤、生地;日久有瘀滞者,加丹参、延胡索、莪术;肝肾亏损者,加熟地黄、补骨脂、五加皮;感受外邪者,加射干、重楼、防风等。

  1.2.2  外用药  威灵仙、生川乌、栀子、三七、桃仁各10~30g(依病变范围大小),研细粉,醋调如泥,外敷局部,以纱布夹塑料薄膜封贴,每晚1次,敷贴约8h,疗程同上。

  1.3  疗效判定  痊愈:疼痛及局部肿胀消失;有效:疼痛及局部肿胀明显减轻;无效:疼痛及局部肿胀无变化。

  1.4  结果  治疗1~2个疗程,痊愈4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治疗3~4个疗程,痊愈8例;总有效率93.55%。其中7例于停药1~6个月内复发,重复用药均治愈。

  2  讨论

  肋软骨炎的对应中医病名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归属于胁痛、胸痹、筋结、痰核、流注、胸疽等。笔者认为,宜称为“肋骨痹”,既明病位,又释病机,且可防止与其他病症名称相混淆。盖本病无黄疸、胁下积块等发展,不宜归于“胁痛”;无心悸、真心痛等转归,更不宜称为“胸痹”;无红肿热痛及成脓等演变,不能与疮疡类病症并论。反观本病特点:病位在筋骨而非脏腑;外感常与发病有关;风寒湿及阴雨等气候异常可加重病情;症状始终在局部;应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痹等药物疗效显著;与四肢筋骨伤痛之痹症并无不同;故称为“肋骨痹”似更为贴切。诚然,本病形成与患者强力劳作、努挣气逆、积久伤损亦有关,其病既成,又类痹症;平素肝肾虚弱或肝气郁结者,可因劳累、风湿内侵致局部气血凝结而诱发。采用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品为主组成秦艽宣痹汤,治疗切中病机,配以敷药,直达病所,内外合治,其效益彰。此外,尚需调情志,适寒温,防劳伤,守方服药,方能巩固疗效。

  作者单位: 617067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编辑:刘  俊)

作者: 张五生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