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笔者近2年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选自我院门诊病人,由我院消化科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男21例,女9例。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二者同时兼有3例。2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近2年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选自我院门诊病人,由我院消化科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45岁,最短2年;胃溃疡11例,十二指肠溃疡16例,二者同时兼有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取穴  胃俞(双侧)、脾俞(双侧)、至阳、中脘透上脘、足三里。大便不调加天枢(双侧);胃灼热泛酸加梁丘;肝郁气滞加期门。

  1.2.2  操作方法  (1)病人俯卧或仰卧位。(2)所选穴位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浸润局麻。(3)把经浸泡3cm长的1号羊肠线放在穴位处,术者持专用埋线针(针长13cm,针尖呈三角形锋尖状,在距尖端0.3cm处有一夹线的凹陷槽)以15°~45°角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再将针缓缓刺入适当深度,这样就将嵌入凹陷槽的肠线双折带入穴内,然后退针,肠线即留于穴中。(3)挤净所伤络脉之瘀血,针孔消毒,贴上创可贴。20~25天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

  1.3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中,治愈19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占63.3%,有效11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占36.7%,总有效率100%。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74岁,2004年5月3日就诊。病史:胃脘部疼痛、嘈杂、泛酸45年。曾经2次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45年来求治于本市各大医院,曾服胃得宁、胃必治、丽珠得乐、雷尼替丁、洛赛克、阿莫西林、甲硝唑等以及中药数百剂,胃脘部疼痛有所减轻,但仍感嘈杂泛酸,饭后加重,饮食正常、大小便调。按以上方法埋线治疗1次,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坚持埋线1个疗程。停止治疗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本法中所取之穴是以脾胃经特定穴为主,俞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汇集之处,直接作用于脏腑,故取脾俞、胃俞、中脘益气健脾、理气和胃;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扶正通络的作用;天枢是大肠之募穴,取之调理肠胃,通腑化滞,梁丘胃经之郄穴,取之疏通经气、和胃制酸;本病患者多数属虚寒型,故取至阳温阳益气;取期门舒肝理气。埋线疗法以线代针,给予这些穴位长期的刺激,增强了穴位的功效,气感直达病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埋线疗法简单、方便、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 030053 山西太原,太原西山煤矿总公司职工总医院

           山西太原,太原西山煤矿总公司技工学校医务所

作者: 常政红,张利民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