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

血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中西解释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人体四肢大小关节肿胀疼痛变形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们数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体会到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现将血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中西解释介绍如下。2治疗方法雷公藤酒[我院自制,宁卫药剂字(95)25-68号]5ml,每日2次口服(病情好转后减量服用以维持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1......

点击显示 收起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人体四肢大小关节肿胀疼痛变形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们数年的临床治疗实践中体会到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现将血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中西解释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3例(2000~2005年)中男157例;女596例。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确诊为RA,X线分级、关节功能分级、排除有严重肝、肾、心、肺等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及活动性溃疡,对于育龄期及发育期男女患者说明雷公藤的毒副作用并签字后服用。病程:男1~3年,女1~5年。

  1.2  治疗方法  雷公藤酒[我院自制,宁卫药剂字(95)25-68号]5ml,每日2次口服(病情好转后减量服用以维持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10mg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滴注(间断输注)。15天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

  1.3  观察项目  观察3个月治疗期间的患者的关节疼痛、晨僵、双手平均握力、ESR、关节肿胀、休息痛、患者评价、休息痛,患者评价、医生评价医生评价,采用10分法。每项指标按公式:(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血沉按公式:(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正常值)×100%[1]。详见表1。

  表1  各项观察项目的结果  (略)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本组有效621例,改善97例,无效35例(因胃肠道不能耐受及肝肾功能异常终止治疗不到3周),治疗前后表示,患者的关节疼痛、晨僵、双手平均握力、ESR、关节肿胀、休息痛有很大的改善(P<0.0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痹,《素问·痹论》记载:“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之气寒湿也。”患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风为阳邪,开发腠理,又具穿透之力,寒借此力内犯,风又借寒凝之积,使邪附病位,而成伤人致病之基。湿邪借风邪的疏泻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风寒又借湿邪黏着、胶固之性,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则血瘀,不通则痛,血瘀又引起气滞,病在关节,血瘀在关节出现肿胀、疼痛、乃至变形[2]。在治疗上采取活血化瘀,丹参及雷公藤都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能。

  西医认为:血管内皮细胞衬贴于所有的血管腔面,在维持血管壁与血液成分的相对稳定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它在炎症反应、血栓形成、代谢和内分泌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的关注。风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血管是常见的受累组织,内皮细胞作为与血液成分的直接接触部分,即是许多致病因素作用的靶器官,也可通过自身功能的调节影响病变的程度和进展。腔面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1)调节血管的张力;(2)调节凝血功能;(3)产生细胞黏附分子(内皮细胞在各种炎性细胞因子或非炎性刺激作用下,可以产生细胞黏附分子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血液成分与其黏附,并介导白细胞活化、迁徙及血小板的凝聚);(4)调控血管平滑肌的细胞生长;(5)合成、释放维持血管壁正常和通透性及调节物质交换的因子;(6)摄取、转换或灭活血液循环中的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缓激肽。

  血管内皮细胞在风湿病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各种致病因子,如前致病因子、自身抗体、炎症细胞等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作用于内皮细胞,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或细胞表型改变,同时,内皮细胞也通过自身激活表达各种黏附分子,释放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介导炎性细胞的黏附、活化及迁移,并且使血管内皮系统从抗凝状态转变为促凝状态,最终导致炎性细胞在局部的血管内血栓形成,构成血管相关免疫性疾病的基础[3]。

  雷公藤为卫毛科雷公藤属植物,中医文献记载,具有消炎解毒,活血化瘀,祛风湿之功效。近年研究表明,其有抗感染、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生育等多种药理学作用:(1)抗感染作用:有增强肾上腺功能的作用;(2)对类风湿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产生PGE2的能力有直接抑制作用,从而使血浆及滑液中PGE2减少;(3)雷公藤中锌元素含量较多,锌元素可能在抗感染和缓解症状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免疫调节作用:(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2)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3)单核细胞的作用;(4)对体液免疫影响可使一部分患者IgG和IgM的水平下降[3]。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丹参酮有调节微循环、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及组织对氧的利用。
综上所述,血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所以通过活血化瘀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邬亚军.小剂量雷公藤多甙和氨甲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2001,21(12):896.

  2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4-165.

  3  蒋明,林孝义,朱立平.中华风湿病学.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121-136,1806-1810.

  作者单位: 756000 宁夏固原,固原市人民医院类风湿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朱建炯陶霞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