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4期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既往体健,查体可见:左侧下肢多处蚯蚓状团块曲张静脉,踝部轻度肿胀,左下肢与健侧肢体对比增粗3cm,增长2cm,未见下肢皮肤及皮下组织硬结,无湿疹及溃疡形成。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阴性。下肢血管B超示: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管壁平整。左股浅静脉上段可,......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因“左下肢肿胀增粗3年余,加重伴疼痛2周”于2006年3月3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查体可见:左侧下肢多处蚯蚓状团块曲张静脉,踝部轻度肿胀,左下肢与健侧肢体对比增粗3cm,增长2cm,未见下肢皮肤及皮下组织硬结,无湿疹及溃疡形成;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阴性。下肢血管B超示:左侧股总静脉、股深静脉管壁平整;左股浅静脉上段可,左股浅静脉下段及左腘静脉管腔增宽,宽约1.2cm,此处大隐静脉可见动脉样搏动,汇入小动脉为左股浅动脉分支,左小腿浅静脉扩张,走行迂曲。印象:(1)左下肢股浅静脉、腘静脉增宽;(2)左大隐静脉与股浅静脉A-V瘘不除外;(3)左下肢浅静脉曲张;(4)左小腿内侧小动静脉异常。因考虑A-V瘘故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造影剂沿左侧髂外动脉向下经股动脉至足底,血管充盈良好,未见动静脉瘘。故在连硬膜外麻醉下拟行“左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术中游离结扎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股内侧静脉、股外侧静脉、阴部外静脉5分支后,可见大隐静脉及其交通支粗大迂曲,分别予以结扎剥除,逐一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及七叶皂苷钠输入。病理回报:左下肢静脉多段静脉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透明变性。诊断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术后2周出院。

    2  讨论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TS)是一种少见的、以静脉畸形为主的先天性病变,多发生于下肢,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瘤(痣)、肢体增粗增长和浅静脉曲张三联征。若存在先天性A-V瘘被称为Parker Weber综合征(PWS)。KTS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纠正静脉畸形,根据分类选用三种方式:(1)单纯浅静脉手术:将曲张浅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所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也应结扎,若深静脉主干完全正常,病变局限于外侧静脉畸形者,由于畸形浅静脉无瓣膜,使下肢深静脉和盆腔静脉中的血液经其倒流入下肢浅静脉,导致静脉高压症状,因此必须在穿入深静脉的部位予以高位结扎,全程抽剥或分段结扎。(2)深静脉重建手术—浅静脉交通静脉手术:局部深静脉回流障碍者,可做松解术并至少游离受累段周长的2/3;若病变段闭塞或缺如时,可作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后证实深静脉回流通畅,再做浅静脉和交通静脉手术;(3)其他辅助手术:血管瘤切除、溃疡植皮、淋巴囊肿切除等可缓解症状,提高手术疗效。术后可给予抗炎、抗渗出及增加静脉张力药物。

    该患者在本地医院反复确诊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后来我院诊治,结合“左下肢肿胀增粗3年余,加重伴疼痛2周”的病史,查体见左侧下肢多处蚯蚓团块曲张静脉,踝部轻度肿胀,左下肢与健侧肢体对比增粗3cm、增长2cm,考虑KTS可能性大,因B超疑似A-V瘘患者存在PWS的可能,行下肢动脉造影后排除。此患者因Perthes试验为阴性,故术中采取上述第一方式,将曲张浅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所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也给予结扎,术后恢复良好。整个诊疗过程必须在完整采集病史的同时认真查体,明确诊断,及时准确实施手术治疗方案,使患者早日摆脱并解除病痛。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外一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李昌庚,杨绥冲,张 宇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