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大黄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50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大黄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对照组200例,治疗组予以大黄排石汤治疗,对照组予以排石冲剂治疗。结果治疗组300例,治愈270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9%。结论大黄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疗效确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黄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对照组200例,治疗组予以大黄排石汤治疗,对照组予以排石冲剂治疗。2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300例,治愈270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9%;对照组200例,治愈80例,显效52例,有效10例,无效58例,总有效率7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黄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疗效确切。

    [关键词]  尿路结石;大黄排石汤

       笔者运用大黄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500例,并与单纯常规排石冲剂治疗20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5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200例,治疗组男180例,女120例;年龄9~73岁;病程5个月以内148例,5个月~1年82例,2年以上的70例:对照组男108例,女92例,年龄9~73岁;病程5个月以内92例,5个月~1年70例,1~2年20例,2年以上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和全国第二次尿结石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笔者研制大黄排石汤煎剂。每次服300 ml,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排石冲剂,每日3次,每次10 g,加西药解痉止痛。疗程:2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服用1~3个疗程,治疗5个月后统计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及前后对照用n表示。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文献标准修正,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排出,肾盂造影、B超复查结石消失,肾积水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部分排出,造影平片B超复查结石消失或排出,肾积水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消失,X线平片、造影、B超复查结石缩小超过原来的40%,或下移3~5 cm以上,肾积水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消失,造影或B超复查结石无变化,肾积水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2.2.1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

    2.2.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2。表1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表2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2.2.3  两组影像学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影像学疗效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大黄排石汤不仅有溶石、化石、排石、利湿、通里攻下作用,还有消炎止血、止痛作用。大黄排石汤是在排石冲剂、排石饮液的基础上完善而来,根据笔者27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大黄排石汤服后30 min疼痛逐渐消失,疼痛不再复发。而排石冲剂服后疼痛无缓解,需配合西药解痉止痛才能缓解,事后复发率高。在止痛方面大黄排石汤优于西药度冷丁。疗效持久,笔者根据理、法、方、药、归经辨证论治,腰痛加杜仲、牛膝为引经药,直达肾脏,兼虚寒者加肉桂,风湿者加狗脊、独话,气虚者加黄芪,恶心呕吐,证属脾胃虚寒,加吴茱萸、砂仁、白蔻,气滞者加木香、枳壳,肾阴虚者加熟地、枣皮,肾积水加木通、泽泻、茯苓,脾虚纳食不佳加陈皮、半夏、茯苓、大枣、砂仁,一般服药3~5剂,最多30剂结石排出,仅有3%~5%结石由于含钙高需手术及碎石治疗。患者不需住院治疗,笔者用大黄排石汤得心应手。说明了大黄排石汤在体内有消炎、止痛、溶石、化石、排石、利湿、活血化瘀、利水功效。

    [参考文献]

    1  张仁.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华中医药杂志,1984,(3):145.

    2  张天中.全国第二次尿结石会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1,2:123.

   作者单位: 409100 重庆,石柱县人民医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龙昌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