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

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本文通过考证中医文献的典籍,试图从中医基础理论的层面来分析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理基础。1关于老年痴呆发病的病理基础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大量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呆病、善忘、神呆、郁症等病证中。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指人们认识、理解、解决事物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思......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通过考证中医文献的典籍,试图从中医基础理论的层面来分析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理基础。无论是“呆病”、“善忘”,还是“郁症”,都是思维能力核心出现的功能障碍,是以肾虚为基础,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基础性疾病。另外,大量资料表明,痰凝、瘀血在本病发病中有重要的影响,而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为老年痴呆发病及其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特点,并在总结各代医家的经验上,概括总结了本病的基本分型,对本病的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相关的养护做了初步的探讨和评述。

    1  关于老年痴呆发病的病理基础

    中医文献中并无老年性痴呆这一病名,大量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呆病”、“善忘”、“神呆”、“郁症”等病证中。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指人们认识、理解、解决事物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思维、实践操作活动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其中以思维能力为核心。

    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所以肾虚与衰老的关系至关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指明人在衰老过程中的生殖力、体力和智力的逐渐低下均与肾脏本身的亏虚直接相关。关于肾虚衰老的研究表明,中医学的肾虚衰老学说与西医学理论中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衰变与失调相呼应。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肾虚则余脏俱虚,极易在此基础之上变生他病。如糖尿病肿瘤、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痴呆、抑郁症等病。研究表明,以神经内分泌紊乱为主的机体内环境综合调控功能的障碍、免疫力低下、自由基代谢失常及其清除系统的平衡失调等是肾虚衰老的内在机制〔1〕。先代医家亦认识到脑和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息息相关。如清·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就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而“脑为髓之海”,可以说明脑髓为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若髓海空虚,则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清·王清任指出,“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也”。由此可知髓海虚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理。另外,如《黄帝内经》所言:“……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肾中精气为生命之初物质基础的成长源泉。若因后天失养,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时行疫毒等直接损肾或通过他脏累及肾元,均可导致肾精亏虚。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元神失养,或者肾气日衰,温煦推动无力,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化失常,为痰为瘀痹阻清窍,均可导致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善忘痴呆等症。与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基本病机之一的神经元空泡变性和大量丧失相类似。所以,多数资料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是髓海空虚,肾元亏虚为基本病机。

    从中医基础理论的层面,可以知道智力活动是以精、气、神为物质基础,与心、脾、肾诸脏密切相关〔2〕。智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为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心、脾、肾三脏功能正常,则脑有所养,智力强健;心、脾、肾功能失调,则脑失所养,脑力衰弱,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而此中最为关键者当首推肾脏。“肾者,精神之舍,生命之根”,为各脏腑功能的原动力,肾之精气充则诸脏健旺,肾精亏则心脾功能减退。痰瘀交结,郁阻脑络,神机失运是智能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气运血无力;或久病瘀血阻络;或外伤等皆可产生瘀血阻滞脑络。痰浊之生多由饮食失调,过食肥甘;或脾胃损伤,津液不化;或肾虚气化无权,生痰生饮。痰与瘀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血不利则为水”、“痰多能瘀脉”),终致痰瘀阻于脑络,蒙蔽清窍,神机失运,出现思维愚钝、记忆力衰退、表情呆滞等智力障碍症状。仅痰瘀的产生,究其根本又缘于心、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综上所述,心肾脾三脏功能失调、痰瘀交阻、蒙蔽清窍是智能障碍的基本病理,二者在发生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共同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3〕。

    2  痰凝、瘀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影响

    《素问·道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宰着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若人到老年肾气亏虚,蒸腾气化作用失常,津液不能蒸化而为痰浊;或肾精亏虚,阴虚火动,灼津为痰。如《医贯痰论》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是无火者也,……阴虚火动,则水沸腾,……水随波涌而为痰,是有火者也。”痰浊停积于脏腑、经络、血脉、器官、组织之中,留而为患。如痰浊上犯头部,蒙蔽清阳,则可见“痰迷心窍”之头痛、眩晕、呆钝健忘、神昏癫狂等症。《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说明血为濡养、温煦的物质基础。血气充盛,则人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活动自如。《灵枢·平人绝谷》有:“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之说。故若见血虚、血热或运行失常的情况,均易出现精神衰退、健忘、多梦失眠、烦躁,甚则可见精神恍惚、惊悸不安,以及谵妄、昏迷等神志失常等临床表现。人至老年,肌体就因年龄原因,由年轻时的“盛”而转为年老时的“衰”,气虚运血无力,血虚无以养气,终成瘀血一证,可见正常衰老过程本身就有血瘀证存在的潜在性。瘀血内停,瘀阻于心脑则可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神昏谵语。

    3  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为老年性痴呆的特点

    “瘀”与“痰”均为疾病常见的病理产物,同时它们又可成致病因素,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为病,如因瘀生痰,或因痰致瘀,或瘀痰同病。在老年痴呆的病程发展中,痰瘀也不同程度地相互夹杂,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老年性痴呆的发展。一方面,津血同源,津亏而血虚,血少而津涸,因虚而致痰致瘀;另一方面,津血的运行均依赖气的推动,痰凝则气阻,气阻而血瘀,反之亦然。老年性痴呆所表现出的呆板、迟钝、寡言、傻哭傻笑、舌质暗淡或舌质淡、苔白腻等各种临床症状正属于中医痰凝血瘀范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息息相关、相互影响。若脾失运化,肝疏泄失职,心运血不畅等均会造成肾虚无用,转化失常,或酿痰致瘀而成本病。从中可知老年性痴呆一病实为本虚标实之候,虽广泛累及肾、脾、心、肝诸脏,但肾虚为其根本。肾精亏虚,脑髓不足,始终贯穿该病的全过程,因此成为老年性痴呆最重要的病机。若能紧守这一病机,也就抓住了老年性痴呆的本质。

    中医学在健脑益智的理论、方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山海经》、《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书中均记载了有关健脑益智药物,后者并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能增强记忆力、治疗健忘的药物30多味,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学对益智药物的认识。在研究益智药物的同时,历代医家还躬身临床实践,创制了大量的益智方剂。唐代孙思邈首次将益智药物配伍成方剂使用,制成孔圣枕中丹、令人不忘方、菖蒲益智丸等著名的健脑益智方剂。明代孙一奎创制了读书丸、读书方、状元丸等益智验方。清代陈土锋提出了“心肾相交而智慧生”的观点,并据此创制了以交通心肾为主的生慧汤、扶老丸等。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认识,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肝肾不足: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肾精充足,髓海得以充养,脑可以发挥主神明的作用。老年人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脑,髓海空虚,则灵机、记忆功能减退,而成痴呆之证。(2)心脾两虚:老年人若思虑太过,耗伤心脾,心虚则神无所主,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心神失养,亦可出现痴呆之证。(3)痰浊阻窍:中医认为,老年人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土不疏,失其健运,痰湿内生;或饮食不节,多食肥甘,易酿痰浊;或脾胃虚弱,痰湿不化;或肝郁化火,熬液生痰,以致痰浊壅盛,蒙蔽清窍,使神明不清而成痴呆之病。(4)气滞血瘀:年老多瘀或久病气血虚弱,运行不畅,或因正气亏虚,脏腑气机失调,均可累及脑络,使气血不能上荣于脑,精神异常,智力减退而发病。

【参考文献】
  1 李永枝.中医肾虚证研究进展.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4):56-60.

2 何建成.老年性痴呆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与方法.现代康复,1997,6:457.

3 何建成.浅谈智能障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甘肃中医,1999,6:5.


作者单位:1 151126 黑龙江肇东,肇东市昌五卫生院2 155700 黑龙江饶河,饶河县中医院

作者: 吴国臣,陈利辉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