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2期

生理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

点击显示 收起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从传授、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形成以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为学生将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为此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本专业特点,经过多年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探索,在生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有了几点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一动两步教学法”在生理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基础教育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而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善于发现新事物、新方法,努力探索并掌握其中蕴藏的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相应的能力,为其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老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中笔者结合生理专业的特点,针对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有较强的逻辑系统性,但由于内容抽象,多数同学缺乏兴趣,为此在深入研究教材、大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摸索出“一动两步”教学法。

    “一动两步”教学法:“一动”是核心,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动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动”的过程,它包括“动眼”、 “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动眼”去观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分析、判断、推理。因此“动”就是思维,“动”就是探索,在“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具体实践中笔者采用“两步”教学法:即精心设计导言前提法、优化课堂提问保证法。

    首先精心设计的导言是使学生动起来的前提。在授课中,良好的导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奇有趣,引人入胜的导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生物电》一节时,笔者这样设计导言:“在非洲热带河流中有一种大鲶鱼,当地人叫它‘死神’,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一上课,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立即高度集中,为上好一堂课奠定良好基础。

    优化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动起来的保证,教育心理学揭示出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设,“学起于思想源于疑”。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欲望,使他们“动”起来。比如在讲解《原尿生成》时,笔者精心设计了四问:“第一问:原尿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问:肾脏的哪些结构适合原尿生成?”;“第三问:原尿滤过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第四问:原尿滤过的动力是什么?”这一连串的提问激活思维,提示重点,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优化精炼的提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动”起来,在“动”中有意识培养说、写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重在教他们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到会学 。经过多年实践,同学们的进步很快,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很多同学刚上生理课时没有回答问题的胆量,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胆量大了,思维活跃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自学能力加强,在学期末已能顺利完成老师所布置的生理结业论文,论文质量普遍较高。

    2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创新教育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信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注入了重守成轻创新的基因,儒家“师道尊严”的传统又使之变成了一种社会遗传。长久以来我们教师已习惯于夹着一本书,带着一份教案,拿着一根粉笔在黑板前按照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教学模式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怎样冲破陈旧的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和师生观,为学生的怀疑、提问、发言、创新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倡导学术面前无权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为此笔者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针对生理学大部分教学内容理论与实验紧密联系的特点,大胆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采用“立体教学法”。传统的生理教学模式是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仅仅体现在验证理论知识,而“立体教学法”是先上实验课,后上理论课,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它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分析推理,从中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在实践中的运用。

    比如在讲解《心脏自动节律性》一课,笔者采取了“立体教学法”:首先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蟾蜍心脏搏动。当他们打开蟾蜍的胸腔暴露心脏,真切地看到在脊髓被破坏的情况下心脏仍然强有力地、有节律地跳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在离体情况下心脏为什么会自动跳动,此时学习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充满了创造性,经过进一步实验观察,同学们得出静脉窦的自律性是引起心脏跳动的原因,那么静脉窦为什么会具有自动节律性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主动去思考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迈向知识的殿堂。

    “立体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同学们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来,整个课堂异常活跃,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那里同学们的思维在涌动、在撞击,发现了真理,掌握了规律,一句话就是把知识学活了,彻底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使实验的目的不仅体现在验证理论知识上,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开展“立体教学法”,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教学形式,举办了“教学沙龙会”,开设了“模拟课堂”。比如在讲解《血型与输血》一课时,根据它的教学内容与临床知识直接相联系,同学们对血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课笔者就采用以讨论、谈话为主的“沙龙教学”,课前让同学们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做好预习,课上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血型,了解了临床输血的规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讲解《骨骼肌收缩机理》时推出“模拟课堂”,就是把老师请下来,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换位思考,还会给老师一些有益的启迪。

    在阶段复习课中,笔者一改过去单纯考试的方法,而是组织学生开展《生理理论与实验技能大奖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竞争参与意识,同学们异常踊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既检验学习水平又培养了竞争意识。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把知识讲清楚、讲明白,更要求教师要将自己的创造个性渗透于研讨教材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常言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为培养创新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115000 辽宁营口,营口卫生学校

作者: 林秋红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