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2期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本组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行TURBT,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良性肿瘤,有恶变可能,主张早期行TURBT并术后规律膀胱灌注,对预防复发和恶变有帮助作用。【关键词】膀胱内翻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组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行TURBT,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8例中5例健在,失访2例,1例因冠心病死亡。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良性肿瘤,有恶变可能,主张早期行TURBT并术后规律膀胱灌注,对预防复发和恶变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诊断;治疗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lilloma of the bladder,IPB)是一种少见的膀胱良性肿瘤,兰州石化总医院1993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8例IPB,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8岁,平均56.5岁;病程从1周~5年,其中间歇性血尿3例,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者4例,术前B超、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膀胱占位病变者2例,7例行膀胱镜检查,肿瘤位于三角区及颈部4例,膀胱侧壁2例,右输尿管口内侧1例;还有1例在前列腺手术(TURP)时发现,肿瘤位于右侧壁;肿瘤直径0.5~3.0 cm;其中2例活检提示为膀胱乳头状瘤。

    1.2  治疗方法  7例行TURBT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全部患者分别应用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治疗,时间3个月~3年。

    1.3  结果  术后病理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部分上皮轻中度增生者2例,重度增生伴间变者1例,此例术后3年再发血尿,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行膀胱全切术。随访至今,1例患者因冠心病死亡,2例失访,其余健在。

    2  讨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Potts等1963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1],其发病率约占膀胱肿瘤的6%,泌尿系统肿瘤的2.2%[2],男性多见,亦有小儿IPB发病的报道[3]。本病的症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颇为相似,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路刺激症状,个别患者可因肿瘤堵塞膀胱颈部产生尿路梗阻症状。亦有患者无任何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IPB[4,5]。

    IPB病因不明,可能与Brunn巢的细胞增生、膀胱慢性炎症和下尿路梗阻有关,多数学者认为一些致癌因素可导致本病发生,在实验室中使用N-J基和-N-(4羟丁基)-亚硝胺目前已成功复制出IPB的小鼠模型[6]。应用免疫组化和PCR方法研究发现,IPB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核功能区域抗原(AgNOR)、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53等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浅表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结果相同,说明肿瘤细胞生长活跃,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对其生物学行为也有影响[7]。

    1983年Kunze等将IPB分为小梁型和腺样型两种[6],Goertchen等对此做了补充,添加了混合型[8]。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瘤体直径≤3 cm,多呈实性,呈乳头状或带蒂海藻状,表面光滑,覆以一层正常略有增生的尿路上皮,其厚度约为3~25个细胞。镜下常可见细胞紧密连接处的基膜增厚,一般不累及肌层[1,2,4,5]。

    IPB在症状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无明显区别,在影像学上也没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表现为充盈缺损。Kimura认为3%~7%的IPB会转化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约10%可同时伴有膀胱移行细胞癌[9]。IPB可能恶变,恶性IPB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有IPB的形态特点,如小梁外围细胞栅栏状排列;小梁中间细胞走行与外围基膜平行;小梁中央可见真、假性囊腔形成;(2)瘤细胞有明显的间变及较多的病理性核分裂相;(3)肿瘤浸润肌层,并且侵入的小梁粗大融合,排列紧密;但外围仍很整齐,与浸润移行上皮癌不同[10]。准确的诊断需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和活检,在膀胱镜下可见息肉样病变,无法鉴别时可使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其细胞中的DNA含量而鉴别[11]。

    由于IPB可能并发恶性肿瘤,极少数可转化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故提倡采用经尿道电切术(TURBT)。笔者认为:术后规律膀胱灌药、定期随访对降低复发率,预防其恶性化转变有一定帮助。本组1例在术后3年复查时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考虑与第一次病理提示部分上皮重度增生伴间变有关。

 

【参考文献】
  1 Potts AF,Hirst E.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J Urol,1963,90:175-177.

2 Avial PJ,Capell GM.Inverted bladder papilloma.Our contribution (7 cases).Actas Urol Esp,1994,18(4):291-295.

3 Tamsen A,Casas V,Patil UB,et al.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in a boy.J Pediatr Surg,1933,28:1601-1602.

4 马建辉,肖振东,寿建忠,等.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中华肿瘤杂志,1999,21(3):181-182.

5 Chiura AN,Wirtschafter A,Bagley DH.Upper urinary tract inverted papillomas.Urology,1998,52(3):514-516.

6 Kunze E,Schauer AS.Histogenesi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inverted urethelial papilloma.Cancer,1983,51:348-358.

7 Arndt O,Nottelmann K,Brock J,et al.Inverted papillom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A study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HNO,1994,42(11):670-676.

8 Goertchen R,Seidenschnur A,Stosiek P.Die klinnische pathologic invertierter papillomeder harnblose eine komplexe morphdogische und katamnestische studie (2 mitteilung).Pathologe,1994,15:279-283.

9 Kimura G,Tsuboi N,Nakajima H,et al.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ureter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a casereport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Urol,1987,42:30-35.

10 周四维,杨为民,李家贵,等.现代膀胱肿瘤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7-38.

11 刘凡,刘涛,王勇,等.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报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494-495.


作者单位:730060 甘肃兰州,兰州石化总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赵小洲,罗 博,赵永辉,李晓伟,师彦平,周 菁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