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8卷第2期

10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进一步熟悉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本科NICU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典型皮损,8例有发热,白细胞升高6例,有明显诱发因素7例(上呼吸道感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进一步熟悉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统计本科NICU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均典型皮损,8例有发热,白细胞升高6例,有明显诱发因素7例(上呼吸道感染5例,皮肤感染2例),皮肤水疱液培养阳性2例,血培养阳性1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该病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新生儿发病率高且病情重,诱发因素多为感染,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和皮肤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抗生素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以全身皮肤急性泛发性红斑、松弛性水泡和表皮剥脱为表现的急性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偶见于成人。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高。儿童病死率3%~4%,新生儿的病死率更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本科NICU 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10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例,女4例;其中1~10天1例,11~20天4例,21~28天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5天,平均2天。诱发因素:2例有皮肤脓疱疮病史,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其他患儿无明显诱发因素。3例有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阿莫西林颗粒,余病例发病前均无用药史。误诊情况:1例误诊为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误诊为擦烂红斑,2例误诊为药物疹。

  1.2 临床表现 10例中8例有发热,其中高热5例,中热2例,低热1例,另外2例无发热。6例皮损从头颈部开始迅速向躯干、四肢蔓延。4例从腋窝、腹股沟等处开始迅速向躯干、四肢蔓延。皮损表现为大片鲜红斑,在红斑基础上表皮松解,触之患儿哭闹明显,用力摩擦皮损皮肤即见大片表皮剥脱。严重皮损患儿出现大小不一的松弛性大疱,疱液为澄清或浑浊,壁薄易破,疱破后露出淡红色潮湿的露面,酷似2度烧伤。皮损处无明显点状出血,皮损区尼氏征阳性。其中7例有口周放射状裂纹,5例口腔黏膜糜烂,3例眼部有脓性分泌物。

  1.3 实验室检查 10例患儿其中4例白细胞总数(15~20)×109/L,2例白细胞总数大于20×109/L,3例白细胞总数小于10×109/L,1例白细胞总数(10~15)×109/L。10例患儿均做血培养,7例皮损处有水疱患儿均做水疱液培养,结果:皮肤水疱液培养阳性2例,血培养阳性1例,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胸片均无异常;肝肾功能均正常。

  2 治疗与结果

  10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3例采用万古霉素,7例头孢类抗生素。皮损处均采用暴露疗法,皮损处均外涂百多邦软膏,2例加外涂达克宁软膏。均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经积极治疗,10例均治愈,皮肤未留痕迹。住院时间7~18天,平均9天。

         3 讨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主要发生于婴幼儿。1878年Ritter首先报道,曾被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可能与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未完善,抵抗力低有关。其主要病原菌为凝固酶阳性第2嗜血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71型[1],此种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毒素及剥脱毒素,造成皮肤损伤。现发现1组或2组某些葡萄球菌也可产生表皮松解性毒素[2],此毒素是一种耐热蛋白质,分子量为24000,为一种外毒素,不产生抗体,由肾脏排泄。实验表明,角化表皮组织对此毒素都很敏感,而非角化表皮组织对此毒素有抵抗性。婴幼儿尤其新生儿由于肾脏功能发育不全对此毒素排泄很慢,使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升高,而引起表皮损伤及剥脱。本病的发病原因不明确,可能与早产、新生儿发育不良、产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及手术有关[3]。本组收治的10例患儿中有5例发病前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病史,1例血培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笔者认为感染因素与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生有一定关系。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迅速,释放表皮毒素,造成皮肤损伤,病初多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然后皮损迅速蔓延到躯干及四肢近端,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松解性大疱,皮损处触痛明显,表现为患儿拒乳、哭闹。皮损处皮肤尼氏征阳性,状似烫伤。病理组织显示整个表皮并无坏死,大疱位于颗粒层和棘层之间。本组10例病例均有典型的皮损表现,尤其口周放射性皲裂、皮损处大疱有特殊诊断价值。因此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易确诊。新生儿皮肤烫伤性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因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弱,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因此应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保护创面、避免继发感染(如真菌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如维持内环境稳定,应用丙种球蛋白)对受损皮肤进行有效护理。目前对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看法不一,国外认为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加重病情并增加死亡率,应禁忌[5]。但国内有人认为病情严重患儿在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可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有好处。本组采用头孢类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局部外用一些药物,同时加强支持疗法治疗后,病情均缓解直至治愈,无1例死亡。故认为除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的危重患儿外,可不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因本病少见,很多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本组中就有4例误诊。因此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尤其在基础医院,掌握本病的特点,与其他皮肤病相鉴别,及时正确处理,这样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朱娴静,孙玉安.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4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2(4):212.

  2 赵便.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8-339.

  3 樊翌明,吴志华.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22-24.

  4 陶建凤.葡萄球菌烫伤性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3):148-150.

  5 马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样皮肤综合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11):648-649.

作者: 栾永刚,董玉斌,卢秀丽,文 艺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