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6期

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证型转化规律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肝血淤阻摘要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进行调查,了解证型分布特征,探讨肝血瘀阻证型转化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肝血瘀阻证型演变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肝血淤阻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进行调查,了解证型分布特征,探讨肝血瘀阻证型转化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肝血瘀阻证型演变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特征;采用Binarylogictic回归分析建立原发性肝癌中医肝血瘀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用单因素ANOV齐性检验,组间方差不齐,进行肝血瘀阻与合并证型的t检验。结果  单证占51.17%,二证相兼占43.23%,三证相合占5.60%;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Ⅰ期中中医辨证单证占78.1%,二证相兼占18.8%,三证相合占3.1%;Ⅱ期中医辨证单证占53.5%,二证相兼占44.4%,三证相合占2.1%;Ⅲ期中医辩证单证占40.5%,二证相兼占48.8%,三证相合占10.7%。HA、CD4、GGT、TT、FIB值4组比较不完全相同。HA值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T、FIB值肝血瘀阻分别与合并肝肾阴虚、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脾气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T值肝血瘀阻与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肝胆湿热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单证、二证相兼、三证相合为主,并与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证型组合有一定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应变化,显示证型演变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因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生存期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目前对原发性肝癌的中医基本单证为[1-4]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肝胆湿热、脾气虚、肝肾阴虚5种证型。临床上多以复合证型为主,但是肝血瘀阻的合并证型及证型转化的生物学基础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肝血瘀阻不同证型组合及对应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证型转化的生物学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凡符合全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2001年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与分期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排除标准:除外肝昏迷、大出血、休克等意识不清者。

  1.2  中医辨证方法  辨证参考文献[1],分为肝血瘀阻与非肝血瘀阻,分别记为1,0。合并证型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肝肾阴虚分别记录。

  1.3  一般情况  了解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临床表现、癌栓情况、乙肝丙肝感染史、肝硬化史。

  1.4  实验室检测指标  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GGT(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T-Bil)、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亚群)、CD8(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透明质酸(HA)、IV-C(IV型胶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甲胎蛋白含量(AFP)以实测值分别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将变量输入SPSS 11.0建立数据库,Binary logictic回归分析,建立肝血瘀阻与实验室指标测定值回归方程。用单因素ANOV齐性检验,组间方差不齐,进行肝血瘀阻与合并证型的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3年10月—2005年10月,从太原市4家综合性医院共收集340例已确认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其中男270例,女7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年龄53.3岁。临床分期Ⅰ期32例,Ⅱ期187例,Ⅲ期121例。重复调查情况,病征符合率为89.2%,中医参考辨证符合率为82.6%。

  2.2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临床分期  单证174例占51.17%,二证相兼147例占43.23%,三证相合19例占5.60%。单证与二证相兼证型分布情况见表1。三证相合中肝郁气滞和肝血瘀阻和脾气虚2例(0.6%),肝血瘀阻、脾气虚和肝胆湿热6例(1.7%),肝血瘀阻、脾气虚和肝肾阴虚2例(0.6%),脾气虚、肝胆湿热和肝肾阴虚9例(2.3%)。其中辨证属于肝血瘀阻150例,非肝血瘀阻190例。临床分期与证型分布结果见表2。

  表1  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单证和二证相兼分布(略)

  表2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略)

  2.3  肝血瘀阻与中医症状和体征的关系  以肝血瘀阻为因变量Y取值0、1。以Binarylogictic回归分析,确定7因素,建立回归方程。Ygxyz=2.269+0.001(HA)+0.053(CD4)-0.002(T-Bil)-0.003(GGT)-0.069(PT)-0.051(TT)-0.342(FIB)。上述实验室指标与肝郁气滞有关。结果见表3。

  表3  肝血瘀阻与实验室指标逐步回归分析(略)

  2.4  肝血瘀阻与肝血淤阻二证相合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单证肝血瘀阻55例,肝血瘀阻合并肝胆湿热13例,肝血瘀阻合并脾气虚80例,肝血瘀阻合并肝肾虚9例。单因素HA、CD4、GGT、TT、FIB值组间经ANOVA方差齐性检验,P<0.05。HA、CD4、GGT、TT、FIB值四组比较不完全相同。HA值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TT、FIB值肝血瘀阻分别与合并肝肾阴虚、合并肝胆湿热、合并脾气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T值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肝胆湿热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肝血瘀阻与肝血瘀阻合并证型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略)

  注:与肝血瘀阻本测定指标比较P<0.05

  3  讨论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发现,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其中单证占51.17%,二证相兼占43.23%,三证相合占5.60%为基本分布特征,其中单证分布情况与李永健等[2]临床流行病调查结论近似。但是以往研究对二证及二证以上的证型特点未作描述,证型以单存的实证和单存的虚证为主,而没有反映临床上原发性肝癌虚实夹杂证型为基本证型这一特征。同时随着病情的发展,临床分期的不同,证型发生演变,单证逐渐减少,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合逐渐增多。病机的变化由单纯的实证、虚证向虚实夹杂证转化。反映中医的证型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发现中晚期肝癌以肝气滞血瘀湿热毒盛,并脾虚肝肾亏虚为主。与王榕平等[6]根据临床治疗经验对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的认识相一致。

  沈自尹[6]首次提出微观辨证的概念,使传统的中医辨证由宏观辨证向微观辨证发展,人们开始从实验室角度分析这个生物学基础。周小梅等[7]通过对肝癌常见证型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证T细胞亚群进行比较,气虚血瘀证患者CD3,CD4,CD4/CD8下降和CD8升高较气滞血瘀证明显,说明肿瘤患者气虚血瘀证的免疫功能低下情况比气滞血瘀证严重。也就是说出现脾气虚时免疫功能异常。对于肝功能状态与证型的关系,林丽珠等[8]认为肝癌肝热血瘀,肝盛脾虚,肝肾阴虚三种常见合并证型,肝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白蛋白合成逐渐减少。林丽珠最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与证型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指标。本研究以常见的肝癌中医单证肝郁气滞、肝血瘀阻、脾气虚、肝胆湿热、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中医组合证变化研究,说明证型转化有相应的生物学基础变化。结果:①肝郁气滞证型变化时相应的实验室指标也发生变化。肝郁气滞合并肝血瘀阻时HA升高、CD4下降、PT缩短。肝郁气滞合并脾气虚时HA升高、CD4下降。肝郁气滞是原发性肝癌早期的主要证型,当实验室指标出现HA升高、CD4低于正常值时,证型可能转化为肝郁脾虚,但当实验室指标出现HA升高、CD4下降、PT缩短,证型可能转化为肝气滞血瘀。②肝血瘀阻是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中三期均可出现的证型,当CD4持续降低、TT延长、FIB合成减少时,可能转化为肝血瘀阻合并肝肾阴虚、肝血瘀阻合并肝胆湿热、肝血瘀阻合并脾气虚。当合并肝肾阴虚时还可以出现HA降低,这点可能与肝癌后期合成透明质酸降低有关。当合并肝胆湿热时出现GGT升高。③脾气虚是原发性肝癌中晚期均可出现的证型,当CD4降低不明显时,可能合并脾气虚,当CD4降低明显时可能合并肝肾阴虚,当T-Bil明显升高、PT延长时可能合并肝胆湿热。脾气虚和肝血瘀阻没有明显的实验室指标的差异。④肝胆湿热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证型,当HA较肝胆湿热明显升高,可能合并脾气虚证型,当ALP较肝胆湿热明显降低,可能合并肝肾阴虚,当TT较肝胆湿热明显缩短,可能合并肝血瘀阻。证型组合有一定的实验室指标的相应变化,显示证型演变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4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5-236
 
  [2]  李永健,方肇勤,邸若红,等.2 492例肝癌辨证分型临床报道的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1,7(6):69-71
 
  [3]  沈旭波,侯风刚,刘庆,等.原发性肝癌1 368例中医单证出现文献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22(1):69-70
 
  [4]  侯风刚,赵刚,贺佳.文献中原发性肝癌中医单证辨证专家观点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6(2):56-57
 
  [5]  王榕平,王莹.原发性肝癌病机传变规律的初步研究[J].福建中医药,1998,29(1):9
 
  [6]  沈自尹.微观辨证与辨证微观化[J].中医杂志,1986,27(2):135
 
  [7]  周小梅,周小舟,郭振球.不同证型原发性肝癌T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杂志,2000,8(4):234-235
 
  [8]  林丽珠,蓝韶清.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相关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8):486-488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 

 

作者: 武嫣斐 王素萍 孙健民 魏俊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