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7期

常规拔除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9例诊治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腹膜炎,胆汁性。腹腔引流拔除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胆系手术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病死率很高,现对我院1990—2002年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5cm,术后14~21d拔除T管,在1~4h内出现腹痛,发病距就诊时间0~45h。2讨论2.1原因分析①未形成窦道或窦道形成不完全,致T管拔除后形成胆漏是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T管;腹膜炎,胆汁性;腹腔引流

  拔除T管所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胆系手术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不得当,病死率很高,现对我院1990—2002年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56~78岁,平均70.2岁,均为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直径0.8~1.5cm,术后14~21d拔除T管,在1~4h内出现腹痛,发病距就诊时间0~45h。

  1.2 治疗方法                                    

  2例由原窦道顺利插入导尿管,经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置管失败,再次手术治疗,其中4例再次置入T管,其余3例于漏口附近及腹腔、盆腔置引流管2~5根。

  1.3 结果                                    

  8例痊愈,死亡1例。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平均住院天数56.7d(包括原发病住院时间)。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①未形成窦道或窦道形成不完全,致T管拔除后形成胆漏是主要原因,这点可由再次手术术中得以证实。本组7例再次手术患者中有6例未形成窦道,1例窦道形成不完全。此类患者多数营养状况较差,大网膜发育不良,并发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并发症[1]。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纠正并发症,适当延长T管留置时间等措施可减少此类情况发生的几率。②T管的原因:T管过硬、过粗、短臂过长,T管长臂打折成角,T管短臂偏向一侧,压迫胆总管内壁致胆总管壁坏死穿孔[2]。缝合T管时过紧,致胆总管壁缺血、坏死、穿孔。拔管时用力不均匀或使用暴力。这些原因均可造成拔除T管后胆总管撕裂或穿孔。预防的方法是:选用粗细适度的T管,我们体会19号T管较为适宜,两侧短臂长度在2~2.5cm左右,缝合T管不宜过紧,以不漏胆汁为度。T管长臂尽量缩短在腹腔内长度,引出T管的腹壁切口各层应在同一平面。拔管时均匀用力,拔管后留院观察24~48h。③其他原因:有报道称使用硅胶T管及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可防碍窦道形成。

  2.2 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后的处理                                    
  一经发现胆汁性腹膜炎,必须马上采取治疗措施。①保守治疗:由原窦道处置入细导尿管,如置入顺利,引流通畅,4~6h后腹膜炎症状体征减轻,可继续保守治疗,择期拔管,我们体会拔管时间不应少于1个月,期间用无菌生理盐水定期冲洗管腔,防止结石或沉淀物堵塞管腔。②手术治疗:如导尿管置入失败,则应及时行手术探查。如腹腔内感染较轻,组织水肿不严重,可重新置入T管。如腹腔内炎症较重,组织脆弱,再次手术应以通畅引流为目的,不强求重新置入T管[1]。引流管置于胆漏漏口附近,局部支撑悬吊,防止胆总管受压。本组3例采用此方法效果良好。我们采用双腔引流管,如形成腹腔脓肿,可定期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及脓腔,防止引流管堵塞及稀释脓液。加强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夏穗生,田雨霖,谭毓铨.腹部外科手术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8

  [2]黄筵庭.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

 

 

作者: 张海林贾爱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