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8期

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影响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肾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范围性疾病,人群中感染率高,几乎50%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感染者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1]。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HP以来,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2]。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胃癌;幽门螺杆菌;肾上皮细胞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世界范围性疾病,人群中感染率高,几乎50%终生感染HP,但只有10%感染者发展为明显临床疾病[1]。自1983年Warran和Mashall发现HP以来,对其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有了共识,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2]。HP感染后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异常,最终发展成胃癌。这一动力学研究已引起WHO重视,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得出HP对人类有致癌作用的结论。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证实,HP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胃癌又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根除HP感染是预防胃癌发生的关键,现将其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1  概述

  正常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依赖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动态平衡,人的胃上皮细胞每2~3d就要全部更换1次,所以胃粘膜上皮细胞处于不断的凋亡与增殖之中,以维护胃粘膜完整性及正常的保护功能。这一生理调节一旦平衡失常就会发生多种疾病。凋亡细胞处于粘膜表层,形成凋亡细胞带,增殖细胞位于小凹腺颈部,形成增殖的细胞带。这种分布特点反映了胃粘膜上皮自腺颈部向表层逐渐成熟、衰老、死亡的规律[3]。HP感染后,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对胃粘膜组织有很强的损伤作用,丧失了凋亡带与增殖带的分布特点,造成胃粘膜细胞凋亡与增殖异常。

  2  HP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HP感染分布呈全球性,以发展中国家为高感染区。我国各地自然人群中感染率均在50%以上,北方高于南方。我国属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资料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检出率分别为63.0%,71.9%,73.1%。血清学调查,我国5岁以下感染率为15%~45%,19岁达29%~57%,19岁以上达32%~75%,20岁达高峰[4]。家庭密集性研究提示,HP感染人-人传染的可能性大。国外医学提出粪-口传播是发展中国家HP感染重要途径。口-口传播西方国家报道较多,从口腔牙斑中找出HPDNA支持这一理论。资料表明HP感染与饮水、吸毒、经济收入、卫生条件密切相关。还有医源性传播,近年来胃镜检查的普遍应用发现胃镜检查次数越多,随访HP阳性越高。在吸引阀、活检钳上都分离出HP,成为医源性感染的严重问题。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菌,一端有数根鞭毛常常聚集在细胞间的交界处并渗入到细胞间隙中,产生大量高活性的尿素酶,分解氨、中和胃酸,从而形成有利于HP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当HP与胃上皮细胞结合后其代谢产物毒素、血小板激活因子、脂多糖等引起上皮细胞空泡的形成,破坏胃粘膜屏障而造成凋亡异常。

  3  HP感染与胃粘膜细胞凋亡的关系

  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下的细胞自主的、按一定的顺序发生死亡,生理状态下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一起维持着组织细胞数量的动态平衡,生理性的细胞凋亡可以清除机体内衰老和受损的细胞,已有不少研究结果提示,HP感染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病理性凋亡有关[5]。HP感染后可伴有内源性的一氧化碳(NO)产生[6],导致胃粘膜上皮细胞DNA损害,使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过程凋亡增加[7],Moss等用TUNEL法检测了胃镜下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的凋亡指数,发现HP感染者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非HP感染者,而根除后凋亡指数下降。

  4  HP与胃粘膜上皮的增殖[8]

  目前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胃上皮细胞的增殖是胃癌发生中的早期异常改变之一,A型胃炎肠化生的胃粘膜以及胃癌远端的上皮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过程中胃上皮细胞增殖程度逐渐增加,因此细胞增殖是胃癌发生的危险指标之一。诸多研究显示HP可通过不同途径造成上皮细胞的DNA损伤或基因突变,HP感染的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过度表达提示细胞增殖速度过快,而根除HP感染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加快可使DNA复制过程中错误的几率增高,也可使DNA对外界致突变物成为致癌物的敏感性增强。HP之所以能促进细胞增殖的原因在于:HP富有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氨可使细胞有丝分裂加速。HP感染后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因子-α在胃粘膜的含量和表达有所增加,致使胃粘膜细胞增殖加快。

  5  细胞增殖和凋亡与胃癌的关系

  HP感染可导致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细胞增殖加速是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之一,因而在激发和促进癌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发现,HP感染后胃上皮细胞的增殖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和核仁组成嗜银蛋白均显著增加,促进胃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这一现象可能主要发生在胃粘膜病变的早期,也是胃癌发生起始阶段。其机制是HP感染后产生NH3,可中和胃酸提高胃内pH值,使分解硝酸盐的细菌在适宜的胃内环境中繁殖,更多的硝酸盐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与N-硝基化合物,有致癌作用。HP还产生乙醛、蛋白水解酶、脂肪分解酶等各种毒素,有利于胃癌的形成与生长[9]。综上所述HP感染范围较广,感染后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异常,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从H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感染途径着手并积极控制感染是预防早期胃癌的措施。

  6  参考文献
 
  [1]  刘炯,许国铭.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6):408-410
 
  [2]  关景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上皮细胞凋亡及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关系[J].中国内镜杂志,2001,7(1):24-26
 
  [3]  杨艺,邓长生,姚学军,等.幽门螺杆菌与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电镜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7):454-456
 
  [4]  周崇斌.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1998,5(1):54
 
  [5]  李志芳,林庚金,唐峰,等.幽门螺杆菌对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作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27(2):98-101
 
  [6]  卢世云,潘秀珍,彭孝伟,等.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上皮凋亡[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5):296-298
 
  [7]  晏楠.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代谢产物NO对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17
 
  [8]  吕宾,王慧萍,项柏康,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凋亡及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55-258
 
  [9]  潘秀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J].医师进修杂志,1999,22(3):7-8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作者: 马清珠 刘怀琴 王焱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