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9期

产褥期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抑郁症。产褥期。心理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产妇在产后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产褥抑郁症是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产褥期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本身有害,而且会危害到婴儿未来的成长发育,同时对家庭对社会不利。我院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疏通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抑郁症;产褥期;心理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产妇在产后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产褥抑郁症是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产褥期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本身有害,而且会危害到婴儿未来的成长发育,同时对家庭对社会不利。我院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疏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9月—2003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产妇共3 580例,产褥期抑郁症共186例,占5.19%,既往无精神病史,均符合美国精神学会1994年在《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年龄20~37岁,平均28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63例,高中70例,大专以上41例;高危妊娠77例,正常妊娠109例;剖宫产分娩77例,产钳分娩74例,顺产35例,发病时间最短在分娩后2d,最长1个月,住院时间7~14d,平均10.3d。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治疗原发病及促进产后康复的同时,每日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采用适当的方式安慰、鼓励患者,使其体会到温暧,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关心、体贴,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消除患者自认为无能的状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取得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已在社会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1.3  效果评定方法  结果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h抑郁问卷(BDI)在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分别进行评定,HAMD是由医生评定的量表,分为五级评分法[2]。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口头叙述进行评分,客观上反映出患者的抑郁程度,BDI是一个有21个项目,分为四级评分的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定抑郁症患者的主观感受。

  2  结果

  其中180例(96.77%)患者是轻度抑郁症,仅采取上述心理治疗,治愈率为98.21%(176例),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加用药物治疗后效果好,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1)产褥期抑郁症最初由Patt(1998年)提出,是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文献报道[3],产后抑郁症与产前并发症以及对分娩疼痛的恐惧有关,产后抑郁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孕期焦虑,抑郁程度与产褥期抑郁症呈正相关,孕期心理卫生保健很重要,如能及时提供咨询与指导,排除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对预防产褥期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2)产妇长期的焦虑与某些妊娠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习惯性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产前出血等。过度的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大出血[4]。本组研究对象中高危妊娠77例,正常妊娠109例。国内曾有报道,有产时并发症,经产钳及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有增高倾向。本组资料显示这类产妇抑郁症的发生率稍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竟义。可能与本科开展整体化护理,对有产科高危因素的产妇及时剖宫产、产钳结束妊娠的产妇进行指导,消除顾虑有关。由于产后抑郁的产妇因产后1周内神经内分泌的显著变化,使其情绪低落易疲乏,食欲与睡眠欠佳,自认为乳汁不足,不积极早吸允,按需哺乳,吸允刺激不够,使用代乳品,影响婴儿吸允乳头的次数和乳房排空,致乳汁分泌始动时间延迟,乳汁分泌不足,产妇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形成恶性循环。3)目前,产妇多为初产妇,由于无生育经验,缺乏正常妊娠分娩的知识、丈夫或家人企盼男孩的心情在产妇面前流露等,均会使产妇一方面担心能否顺利安全度过妊娠分娩期,更担心不是男孩会受到冷落,心事重重,焦虑不安。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及技巧,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产妇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有治疗作用,家人尤其是丈夫经常关心安抚,可使产妇感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产后6周内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期,在做好产妇的产后访视、产后检查,了解产后生殖器官的恢复状况的同时,也应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只要访视人员重视产后抑郁症的先兆,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轻症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对中、重度患者及时联合应用抗抑郁症药物,可防止病情发展。4)本组有些患者入院时抑郁症状明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对婴儿不能照顾,并有不同程度的自杀倾向,入院后经过治疗,不论是患者主观感受,还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评定,其抑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说明心理治疗对患者抑郁心情的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地心理支援,可以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正确认识,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从而恢复身心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多的关注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本组研究发现,在住院患者中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自觉无助、绝望、悲观厌世等抑郁症状,增强患者对生活的勇气,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总之,心理治疗产褥期抑郁症效果明显,对产妇、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  Nielsen D,Videbech P,Hedeguard M,et al.Postpartuw depression identification of woman at risk[J].BDOC,2000,107:1210-1217
 
  [2]  Albert L.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J].Clin North Am,1997,24(3):535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1993:106;249;311
 
  [4]  洪炜.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3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 

作者: 张志晓 姚利 张澍 曹志华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