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1期

原发性肝癌行肝脾双栓塞治疗28例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肝癌,原发性。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男性位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位第四位[1,2]。长期以来,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肝癌有一相对长的自然病程,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已属于中晚期,且肝癌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肝癌,原发性;肝脏;脾脏;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癌,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男性位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女性位第四位[1,2]。长期以来,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肝癌有一相对长的自然病程,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已属于中晚期,且肝癌患者具有肝硬化背景的百分比十分高,初诊时仅15%~30%的患者适宜手术,即使手术切除,术后残肝肝癌复发率亦高达36%~66%之多[1,2]。介入放射治疗,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其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由于原发性肝癌多伴有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从而使外周血象降低,再加之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从而使血象更进一步降低且难以回升,直接影响了治疗的按计划进行。1999年11月—2005年9月,我们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同时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28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为临床确诊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29~72岁。弥漫型5例,单结节型4例,融合结节型7例,巨块型12例。肿瘤直径5~13cm。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6例,B级10例,C级2例。全部患者均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3例并发有少或中等量腹腔积液。栓塞前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3.76±0.97)×109/L,血小板(63.76±10.83)×109/L。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依造影所见,将导管超选至肝左或肝右动脉内,注入38%的乙碘油与化疗药物的混合乳剂7~20ml,然后回撤导管至肝固有动脉内注入下列化疗药物:氟尿嘧啶0.75~1.25g,丝裂霉素4~8mg,阿霉素20~30mg,羟基喜树碱10~20mg,顺铂40~60mg。常采用上述三联用药。灌注前先经导管注入地塞米松10mg及恩丹西酮4~8mg。最后再用2mm×2mm×2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肝动脉。肝动脉栓塞毕,更换Cobra导管或脾管,行脾动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然后将导管尽可能越过胰背动脉和胰大动脉送至脾门。对过度迂曲的脾动脉可采用成袢技术或采用微导管技术。依据单鸿等[1] 所述方法,初步估算拟栓塞面积所用明胶海绵颗粒数。本组一般掌握栓塞50%~60%,然后将2mm×2mm×2mm明胶海绵颗粒与混有庆大霉素16万U的稀释造影剂在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入,后造影观察栓塞情况,必要时再作适量追加。术后3d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常规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8h、1周、2周及4周均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及血小板变化情况。术后4周行腹部CT检查,了解肿瘤变化及脾栓塞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脾动脉栓塞前造影显示脾脏体积增大,血管分支增多,实质期染色浓密;栓塞后造影可见脾脏内大小不等的楔形缺血区。25例患者栓塞面积约50%~60%,2例栓塞近70%,1例约40%。术后4周复查,15例CT显示肿瘤缩小约50%(53.6%),其中巨块型11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无一例缩小达50%。28例脾脏均见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梗死区,梗死范围约40%~70%。治疗前后血象变化见表1。术后反应及并发症主要为:发热、胃肠道症状、疼痛及左侧胸腔积液等。有2例术后持续高热,最高时可达39.2℃,持续7~10d不等。有4例术后疼痛剧烈,肌注哌替定方可耐受,持续3~5d不等。有1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经抽液2次及对症处理后治愈。所有患者均无肝、脾脓肿发生。

  表1  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略)

  注:与术前比较*P<0.01,**P<0.05

  3  讨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其疗效已被临床所证实。但原发性肝癌伴有的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按计划进行。经导管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使部分脾脏坏死,从而降低脾脏吞噬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同时由于门静脉高压得以缓解,从而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5]。关于脾脏栓塞的程度,多数学者[1,2,4,6,7]认为,以40%~70%为宜,超过70%,术后患者免疫力低下,脾脓肿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增加。以前所用目测血流的方法来判断栓塞程度,其栓塞不足及过度时有发生。根据造影所示脾动脉1mm支数,计算拟栓塞程度较为科学和准确。超选择性脾下极动脉栓塞法,虽可避免左侧胸痛及胸膜炎之发生,但插管难度较大[1,8]。本组28例脾动脉栓塞患者,术后48h,1周、2周、4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白细胞手术后48h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可维持1~3个月;血小板则呈逐渐升高,术后2个月时最高,然后缓慢下降,可维持1年左右。肝脾双栓塞治疗的并发症,主要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疼痛、感染、胰腺炎、左侧胸腔积液及脾脓肿等[1,2,9]。本组并发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且程度较轻。我们认为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到术前、术中及术后广谱抗生素的足量及合理应用;栓塞过程一定要在透视监视下进行,防止异位栓塞之发生;采用计算1mm脾动脉支数所用明胶海绵量来控制栓塞面积,以免栓塞不足及过度;对于脾脏过度肿大,体质虚弱的患者,可采用分次少量栓塞之办法;对于术前白细胞<3.0×109/L,血小板<60×109/L的患者,应暂缓化疗,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待血象回升后再做常规治疗;导管应尽可能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内,以减少药物对正常肝脏之损害;对于脾脏栓塞,导管应越过胰背动脉及胰大动脉,以防胰腺炎的发生;插管确实困难者,建议采用微导管技术。努力做好上述几点,肝癌伴发脾亢的患者,将会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单鸿,罗鹏飞,李彦豪.临床介入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109-123;213-218
 
  [2]  王建华,王小林,颜志平.腹部介入放射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30-134
 
  [3]  欧阳强,肖湘生,董伟华,等.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4):273-275
 
  [4]  杜端明,刘鹏程,陈在中,等.脾动脉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14(6):461-463
 
  [5]  李征然,单鸿,朱康顺,等.部分性脾栓塞术改变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定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0):913-917
 
  [6]  梅雀林,李彦豪,鲁杰,等.脾栓塞程度控制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10):868-870
 
  [7]  刘作勤,李红旗,唐军.血管内介入治疗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187-189
 
  [8]  李京雨,刘明,徐力扬,等.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9):890-892
 
  [9]  李征然,邹艳,唐文杰,等.部分性脾栓塞术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6(6):415-417

  252100  山东省茌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陈光胜 刘月平 李鹏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