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卷第2期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刍议

来源:成都医学院学报
摘要:【摘要】目的对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进行探讨,为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提供科学依据。12大地震后心理救助实际经验结合理论进行分析。结论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在地震灾难后的急性应激阶段介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需要考虑相对后方的介入地点和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介入人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进行探讨,为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四川5.12大地震后心理救助实际经验结合理论进行分析。结论 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在地震灾难后的急性应激阶段介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需要考虑相对后方的介入地点和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介入人群。心理危机干预介入的措施包括心理支持和陪护、放松技术、心理宣泄以及严重事件晤谈。

【关键词】  地震 心理危机干预 介入

    Exploration of Intervening of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Earthquake

    DAI Bing,ZHANG Hui*

    (School of Humanities,Information & Management,Chengdu Medical College;Sichuan Research Cen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Chengdu 61008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science evidence of the intervening of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earthquake.Method:The experience of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Sichuan 5.12 Earthquake were analyzed combining the theories of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Conclusions:The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earthquake will get good effect which it intervenes in acute stress stage.The intervening place and people are what we have to think about.The place should be sanctuary and the people should be whose lives are safe and whose basic needs have been satisfied.There are four measures in the intervening of 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 in earthquake.They are psychological supporting and company,ralaxation therapy,psychological catharsis an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Key words:earthquake;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intervening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发生建国以来最强烈的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震是一种重大的灾难事件,由于它的突发和不可预知性,会让个体产生不可抵御的感觉,导致个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如恐惧、焦虑、沮丧等[1]。因此有必要对地震后的个体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2]。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如何能够顺利地介入到经历地震灾难的个体和群体中?作者于2008年5月15日到达四川省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地震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特别是干预的介入作了深入思考,总结以供进一步探讨。

  1  地震受害者的时间、地点和人群特点分析

    地震灾难发生以后,为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有必要对大量的地震受害者进行群体的划分。从时间这个维度来看,在地震灾后的一到两周,受害者处于急性应激阶段;几周后到一两个月以内,处于慢性应激阶段;地震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受害者处于恢复重建阶段。

    从地点这个维度来看,在地震的直接受害区域,受害者出现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可以称之为直接受害者;在地震的周边区域,受害者主要出现心理方面的异常表现如恐惧、焦虑,担心受到灾难的袭击,称之为次级受害者;在远离地震的区域,受害者出现普遍的恐慌情绪,称之为社会大众。

    结合时间和地点这两个维度,可以提出第三个维度——人群。地震受害者主要可以分为三个人群:第一,没有脱离危险需要救助的人群;第二,得到救助或者脱离危险后集中安置的人群;第三,得到救助或者脱离危险后投亲靠友的人群。

    一些心理学工作者有类似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制订的《5.12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救灾综合方案(讨论稿)》,也提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地震受害者的心理状况,认为地震受害者可以分为震央地区的直接受害者、周边地区的次级受害者和社会大众,灾后的心理发展阶段可分为灾后一两周之内的急性应激阶段、几周到一两个月之内的慢性应激阶段和几个月到几年的恢复重建阶段[3]。

    2  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介入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地震受害者的心理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介入的准备需要考虑到三个重要的因素:时间、地点和人群。

    2.1  确定介入时间

    关于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介入的时间,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论。作者在地震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介入地震受害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包括稳定情绪、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宣泄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次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证明,在地震灾难后的急性应激阶段介入心理危机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应该是心理学工作者在灾难后的重要责任。

    当然,强调在地震灾难后的急性应激阶段介入心理危机干预的同时,作者并不否认可以在其他时间阶段介入心理危机干预。不同时间阶段的介入需要不同的危机干预的技巧和方法。

    2.2  确定介入地点

    在这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开始之前,工作组成员经过深入思考和充分论证,最终决定选择地震灾难的相对后方作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介入的地点。怎么来理解这个相对后方呢?既不是高危险度的前线,也不是高安全度的大后方,前线抢救出来的受害者第一时间安置在这里,后方抢险人员及物资第一时间聚集在这里。如此次地震,四川省北川县是受灾严重的前线,四川省绵阳市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相对后方。

    地震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选择相对后方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地震受害者生命安全得到保证,产生心理需要;第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环境得到保障;第三,不干扰前线抢救生命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2.3  确定介入人群

    除了时间和地点,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还必须选择相应的介入人群。最需要干预的人群肯定是震央地区的直接受害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地震直接受害者都适合心理危机干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心理方面的需要肯定在满足生理需要后才会产生。因此,我们应该选择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一些急切的需要如期待获得亲人的消息等得到满足的人群作为我们地震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人群。

    这次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介入主要选择了得到救助或者脱离危险后集中安置的人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部分人群的特点是从对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恐惧向广泛的焦虑转化,表现为应激反应、神经衰弱、恐惧、抑郁,少数个体有精神病反应,急需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

    3  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介入的措施

    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介入,主要措施有心理支持和陪护、放松技术、心理宣泄、严重事件晤谈等,目的在于减少急性的、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促进个体或群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4]。

    3.1  心理支持和陪护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无条件的支持是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地震灾难后,大量地震受害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崩溃,形成负性应激源。心理支持和陪护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心理支持和陪护,体现来自于社会的关爱,建立临时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尽力帮助地震受害者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都能起到平复心理创伤的作用。

    3.2  放松技术

    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所使用的放松技术主要用于减轻地震受害者们体验到的恐惧和焦虑,通常有四种放松训练方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腹式呼吸法、注意集中训练法和行为放松训练法[5]。

    在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中,让被干预者遵循由四肢到躯干、由上到下的系统顺序,紧张并松弛躯体的每组主要肌肉群。紧张并松弛肌肉可以使它们保持比先前更松弛的状态,达到放松的目的。

    腹式呼吸也称深呼吸或放松呼吸,是被干预者以一种慢节律方式的深呼吸。每一次吸气,被干预者都用膈肌把氧气深深吸入肺内。因为焦虑最常出现浅而快的呼吸,腹式呼吸以一种更放松的方式取代了这种浅快的呼吸方式,因而减轻了焦虑。

    注意集中训练是由于被干预者把注意指向一个中性的或愉快的刺激,而离开了他对产生焦虑刺激的注意。方法包括让被干预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视觉刺激、听觉刺激或运动知觉刺激上,或者让被干预者想象愉快的情景或影像等。注意集中训练常常结合其他放松技术一起使用。

    行为放松训练往往让被干预者坐在一张靠椅中,让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得到椅子的支撑,干预者指导被干预者使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做出正确的姿势,同时,让被干预者注重肌肉紧张、正确呼吸、注意力集中,让身体通过正确的姿势得到放松。

    3.3  心理宣泄

    这里所谈的心理宣泄,专指干预者主动倾听地震灾民心中积郁的苦闷或思想矛盾,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以此减轻或消除其心理压力,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并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经历地震灾难后,个体需要专业的危机干预者提供一个通道宣泄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获得极大的精神解脱。在进行宣泄时,干预者要对经历地震灾难的个体采取关怀、耐心的态度,让他们畅所欲言而无所顾忌,使得他们由于不良情绪得到宣泄而感到由衷的舒畅,进而强化他们战胜地震灾难的信心和勇气。

    需要指出的是,经历地震灾难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宣泄内容不一定与地震有关,只要能够达到心理宣泄的目的,内容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心理危机干预者要保证保守秘密,并在心理宣泄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温和的正确指导。

    3.4  严重事件晤谈

    严重事件晤谈是一种通过系统地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正式的心理治疗,而是一种心理服务,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正常人。

    严重事件是任何使人体验异常强烈情绪反应的情境,可潜在影响人的正常功能。严重事件造成应激是因为事故处理者的应对能力因该事件而受损,个体出现适应性不良,如紧张、焦虑、恐惧甚至冷漠、敌对等等,严重事件晤谈的目标是通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并通过观察和讨论他人及自己的反应,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消化创伤体验,获得应对危机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事件晤谈不适宜处在极度悲伤期的地震受害者,晤谈时机不好,可能会干扰其认知过程,引发精神错乱。

    4  小结

    总之,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在地震灾难后的急性应激阶段介入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需要考虑相对后方的介入地点和生命安全得到保证,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介入人群。心理危机干预介入的措施很多,相对重要的或者说使用得较多的是心理支持和陪护、放松技术、心理宣泄以及严重事件晤谈。

【参考文献】
  [1]张本,王学义.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7-19.

[2]李磊琼.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26-528.

[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5.12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救灾综合方案(讨论稿).

[4]郭薇,等.心理危机干预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7-62.

[5]Raymond G.Miltenberger.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M].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06-410.

作者: 戴冰 张 惠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