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第12卷第3期

分期手术治疗尿道下裂72例报告

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对72例患者采用Ⅰ期阴茎伸展,包皮皮瓣和(或)耳后皮瓣移植。6月后再行尿道成形。结果Ⅰ期手术全部成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分期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对72例患者采用Ⅰ期阴茎伸展,包皮皮瓣和(或)耳后皮瓣移植;6月后再行尿道成形。结果 Ⅰ期手术全部成功。Ⅱ期手术治愈64例,占88%,术后尿瘘5例,占6%;尿道狭窄3例,占4%。随访3-13个月,1例失访,71例阴茎外观均接近正常,无下弯,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部,排尿通畅。结论 分期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相对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关键词】  尿道下裂;分期手术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7年3月对72例患者采用Ⅰ期阴茎伸展,包皮皮瓣和(或)耳后皮瓣移植,6月后行Ⅱ期尿道成形,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年龄2-28岁,平均10.5岁,年龄大于20岁5例。其中冠状沟型21例,阴茎型41例,阴茎阴囊型10例。合并隐睾5例。

    1.2  手术方法  分两期手术进行。Ⅰ期手术:①取冠状沟下0.2cm平行于冠状沟的环形切口,切开皮肤、筋膜达白膜;沿白膜浅面分离,彻底切除阴茎腹侧纤维瘢痕组织,使阴茎皮肤脱套至根部。然后在龟头腹侧正中切开,紧贴阴茎海绵体分开龟头,使龟头呈扁平状。②根据阴茎腹侧皮肤缺损情况,将阴茎背侧包皮纵形切开转移至腹侧,或切下背侧多余的包皮修剪成游离皮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如阴茎腹侧皮肤缺损面积较大,则同时切取耳后皮瓣,修整后覆盖阴茎腹侧创面。③将切口远端背侧皮肤与阴茎背侧及两侧的皮肤用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同时将尿道外口缝合固定于腹侧白膜;最后缝合固定转移或移植的腹侧皮瓣。④留置多孔硅胶导尿管,并用凡士林纱布卷成细棒状,压于阴茎腹侧正中移植皮肤区和龟头腹侧,间断缝合阴茎两侧皮肤加压固定成筒状;最后用薄海绵条多层包裹固定。 Ⅱ期手术:①取环绕异位尿道外口至龟头腹侧的“U”型切口,切口宽度为1.2-1.8cm,两侧皮瓣向中线略作游离至能卷成筒状,同时游离异位尿道口周围,然后插入多孔硅胶导尿管至膀胱内,用60可吸收线从异位尿道口至龟头围绕尿管连续皮内缝合。②再间断缝合周围筋膜组织及龟头海绵体组织,最后缝合皮肤。③切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再用薄海绵条多层包裹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口服普鲁本辛和高乌甲素片,以减轻疼痛及膀胱痉挛。同时口服乙烯雌酚,抑制阴茎勃起,减少出血。10d拔导尿管并拆除敷料。

    2  结    果

    Ⅰ期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坏死病例,术后见阴茎已完全伸展,尿道外口后移。Ⅱ期手术治愈64例,占88%。术后尿瘘5例,占6%,6月后修补治愈。并发尿道狭窄3例,占4%,1例经短期尿道扩张治愈,1例失访,1例间断尿道扩张1年后治愈。随访3-13个月,71例阴茎外观均接近正常,无下弯,尿道外口位于阴茎头部,排尿通畅。

    3  讨    论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畸型,男婴的发病率占1/300-1/250。一般发现为阴茎下曲和尿道开口异常;有的并发隐睾、间性和前列腺囊[12]。手术年龄一般在学龄前为宜,但近年来有作者主张手术最佳年龄为6-12个月,此年龄对小儿的心理影响小,可减少家长的顾虑[2]。本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10.5岁),大于20岁的患者5例。主要由于大部分患者家住偏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低,经济状况差。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约200余种,可行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但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Ⅱ期尿道成形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有较好的阴茎外观[23]。但国外有文献报道尿道下裂治疗时,手术次数越多对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越大,近年来多采用Ⅰ期尿道成形。本组经随访3-13个月未见勃起功能障碍,因未婚,故对性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

    矫正下曲是治疗尿道下裂的重要环节,但下曲矫正后,会造成阴茎腹侧创面的皮肤缺损。一般认为尿道下裂成管材料首选包皮,其次为膀胱黏膜,颊黏膜、外生殖器皮肤[3]。而本组利用包皮和(或)耳后游离皮瓣,且耳后游离皮瓣有取材容易、面积充足、皮瓣较薄、无毛发、不易形成结石等优点。这样在Ⅰ期手术时不必考虑皮肤缺损问题,紧贴阴茎白膜游离,完全脱套阴茎皮肤至根部,彻底切除纤维瘢痕组织,矫正阴茎下曲。

    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和尿道狭窄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Ⅰ期成形术后分别为10%-20%和15%-30%[46]。其原因常为手术时新尿道皮瓣不足或设计不合理,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覆盖新尿道的组织血供不良。最终导致皮瓣缺血或坏死。另外术后渗血、尿液引流不畅、感染也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均采用Ⅱ期手术,术后尿瘘5例,占6%;尿道狭窄3例,占4%。明显低于资料报道。分析其原因,首先Ⅰ期手术彻底切除纤维瘢痕组织,矫正阴茎下曲后,利用包皮和/(或)充足耳后游离皮瓣覆盖阴茎腹侧创面,为Ⅱ期新尿道成形奠定了基础。其次本组患者术后选用薄海绵条多层固定阴茎,预防了因敷料过紧压迫造成的缺血坏死;选用多孔硅胶导尿管引流尿液,不但对组织刺激性小,而且由于有多个侧孔,尿道分泌物可以通过侧孔由尿液冲洗引流,减少新尿道内的液体压力,同时也减少了因分泌物积聚导致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泌尿外科学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504505.

[2]Shukla AR, Patel RP, Canning DA. Hypospadias [J]. Urol Clin N Am, 2004, 31:445460.

[3]鞠文,杨军,陈敏,等. 尿道板成管术在尿道下裂修复中的应用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281282.

[4]陈敏,鲁攻成,张齐钧,等. 尿道下裂15年诊治经验总结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 17:409410.

[5]崔苏萍,孙庭. 保留尿道板一期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 20:424425.

[6]张潍平,黄澄如,孙宁,等. 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1, 22:301303.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定西 743000

作者: 苟成毅,孙天明,张长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