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第12卷第6期

膀胱白斑的临床诊疗探讨(附96例报告)

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白斑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确诊膀胱白斑96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其中14例电切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及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膀胱白斑和预防其恶变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膀胱白斑膀胱镜活检经尿道电切术Clinic......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白斑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确诊膀胱白斑96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其中14例电切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患者尿路刺激、下腹不适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及恶变者。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及膀胱内药物灌注是治疗膀胱白斑和预防其恶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膀胱白斑 膀胱镜 活检 经尿道电切术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sical leukoplakia (report of 96 cases)

  Zhu Xishan, Li Wenjian, Wang Kefeng, Sun Liujing, Zhang Zhenglin

  (Department of Urolog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Changzhou 213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esical leukoplakia. Methods  96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by cystoscopy and pathological test, treated by tmnsurethral resection, and 14 of them were treated combined with perfusion of chemical.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been followed up for 3 months to 2 years and no tumor recurred. Conclusion  Th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vesical leukoplakia is useful.

  KEY WORDS: vesical leukoplakia; cystoscopy; biopsy;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膀胱白斑是膀胱镜下表现形式,通常被认为是少见病[12],误诊、漏诊率较高。作者用美国顺康牌电切镜对1173例女性,312例男性进行膀胱镜检查,疑似病灶组织做病理检查,确诊膀胱白斑96例,均为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均为女性,年龄19~69岁,平均37岁。病程2个月~9年;临床表现以尿急、尿频为主,伴有尿痛18例,肉眼血尿32例,镜下血尿80例,排尿不畅7例,伴多虑58例,失眠33例,精神抑郁32例,合并尿道处女膜融合症35例,腺性膀胱炎11例,膀胱颈炎性息肉23例,尿道肉阜17例,滤泡性膀胱炎4例。96例均行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未见异常。96例行膀胱镜检查,均发现白斑位于膀胱三角区近颈部;有14例范围较大,整个三角区及靠近膀胱颈部的侧壁可见多发不规则病灶。病变在镜下呈现灰白色斑片状改变,略高于正常黏膜平面,边缘清楚,呈现不规则形。白斑表面可见角质碎片浮动,膀胱冲水过程中并见明显“飘雪症”。96例均取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黏膜慢性炎症伴鳞状上皮化生。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入院前均有反复抗生素治疗史,但疗效不佳,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且有反复加重的表现。入院后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电切术。手术范围超越白斑边缘0.5~1.0cm,深达浅肌层。本组手术经过均顺利,手术时间8~25min,平均(10.2±3.8)min。对病变范围大的14例,术后加用丝裂霉素40mg膀胱灌注,每月1次,共12次。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1年后改为每半年复查1次,对并发尿道处女膜融合症同时行尿道口成形术,并发腺性膀胱炎及膀胱颈炎性息肉者同膀胱白斑同时行电切术,并发尿道肉阜同时行肉阜切除术。

  2  结    果

  本组96例均行经尿道电切术,对14例病变范围大的病例辅以膀胱内灌注药物化疗。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患者尿路刺激、下腹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其中症状完全消失率为87.5%(84/96),症状明显缓解率为12.5%(12/96)。尿常规转阴,术后住院3~7d,平均(4.1±1.4)d。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及恶变者。

  3  讨    论

  膀胱白斑大多学者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据临床统计其癌变率15%~20%,有的高达28%,其中绝大多数为鳞状上皮癌,少数为鳞状细胞及移行细胞混合癌。患者心理和生理负担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临床上诊断率较低。

  以往对膀胱白斑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特点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膀胱白斑究竟属保护性、破坏性、或病理性也无定论,有的认为是尿路上皮的正常变异,有的认为是癌前病变[1]。我们通过电切膀胱白斑后症状消失,切除组织病理改变显著,说明是一种病理改变,有恶变趋向。

  从本组病例看,膀胱白斑的发病临床并非少见,高于以往的文献报道[1] ,占本组膀胱镜检查总数的6%,应予以重视。该病过去被认为少见病,其原因可能为缺乏较深的认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与一般慢性膀胱炎、尿道炎等无明显区别,常规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临床医生对该病了解较少,常满足于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肾盂肾炎等。

  以往认为该病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为50~70岁[1]。但本组病例均为女性,且平均年龄为37岁,应予注意。其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慢性刺激及感染有关。本组女性患者常并发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支持上述观点。在慢性刺激或感染的作用下,膀胱移行上皮组织转化为鳞状上皮,表层角化,并有角化蛋白形成。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化生的原因有三种学说:①胚胎时期外胚层细胞残留;②对不适应的刺激反应;③细胞自身的转化。膀胱白斑的临床表现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如尿频、尿急,部分病例有血尿、尿道梗阻症状。膀胱黏膜白斑确诊有赖于膀胱镜及组织学检查。病变部位在膀胱镜下的表现呈灰白色不规则白斑片状改变,略高于正常黏膜,边界清晰,膀胱注水可见角质碎片悬浮游动,称为“飘雪症”。活检显示移行上皮转化为鳞状细胞并有活跃的细胞角化。

  膀胱白斑本身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因其有较高的恶变率,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有血尿、反复尿急、尿频、尿常规及尿培养阴性,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不佳,应及时膀胱镜检查及活组织病检,对防止漏诊,误诊有重要意义[34]。本病一经确诊,应立即治疗,以经尿道电切术为首选[5]。电切的范围我们主张要超过白斑边缘0.5~1.0cm,深度一定要达到浅肌层,这个标准术后一般不需要膀胱灌注化疗,本组96例随访疗效满意无复发。我们对14例白斑范围较大,尤其在输尿管口周围发病,由于深度及广度掌握有一定难度,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化疗,随访结果疗效满意,由于本病的易发性,故术后应坚持随访,膀胱镜检查与活组织病检是主要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泌尿外科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909910.

[2]唐秀英,叶章群,唐敏. 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J]. 临床外科杂志, 2005, 13(11):734.

[3]唐秀英,叶章群,官阳,等. 膀胱白斑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J]. 中华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2(10):12271228.

[4]Delnay KM, Stonehill WH, Goldman H, et al. Bladder hist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J]. J Urol, 1999, 161(4):11061109.

[5]刘涛,白鹏飞,宋林,等.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20例报告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 17(10):537.(编辑 刘华)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常州 213001

作者: 朱喜山,李文坚,王科锋,孙柳静,张正林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