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中药外治法在儿科的运用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对一些因多种原因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是对不能配合内服给药的婴幼儿,适当运用中药外治法,常常可收到明显的疗效。关键词:中药外治法。儿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外治法和内治法的最大区别是用药方法和给药途径的不同。外治法不仅用途广泛、方法简单易行、 临床疗效确切,还可弥补内治法的不足。如对一些因多种原因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是对不能配合内服给药的婴幼儿,适当运用中药外治法,常常可收到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儿科;临床运用

  中药外治法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临床上广泛地运用于内、妇、儿、外、骨伤、皮肤、五官与肛肠等各科。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清代医家吴师机对中药外治法的优越性给予充分肯定,他在所著《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笔者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特别注重内外兼治,并总结出几种简便易行、效果突出的外治方法。以下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洗法和中药熨敷法。

  1  中药外洗法

  中药外洗法在儿科临床上比较常用,尤其是对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哭闹不肯服药者,可以使用自拟温经散寒汤来让患儿坐浴,为之熏洗,以温经散寒,发汗解表,从而治愈疾病。处方:紫苏30 g、荆芥30 g、麻黄30 g、川芎15 g、羌活15 g、艾叶30 g、桂枝30 g、石菖蒲30 g、细辛15 g。以上9味,用水适量,微火煎煮半小时,煎毕去渣,待温度适宜时,用药汤为小儿洗浴,洗后注意避风保温,每日3~4次。

  若患儿温热内蕴,遍体发疹、奇痒难忍、苔黄腻、脉滑数,病及气血营卫者,则使用自拟解毒退疹汤来洗浴。处方:黄连9 g、黄柏30 g、苦参60 g、苦丁茶60 g、大青叶30 g、地肤子30 g、寒水石300 g。以上7味,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汤,待温度适宜时,用药汤洗浴,每日3~4次。

  2  中药熨敷法

  中药熨敷法,自古有之。在儿科疾病中,常常用于风邪外袭,寒凝经脉,从而引起腹痛、“走肾”(疝气)等多种病症的治疗。方药使用自拟温经消液散。处方:吴茱萸30 g、小茴香30 g、石菖蒲30 g、陈皮15 g、艾叶30 g、肉桂15 g。用法:①以上6味,共研为细末,加水煎煮40 min,泡洗少腹两侧及阴囊。每日2次,1剂使用两天。药渣用棉布包裹,压于患儿疝气部位,坚持至消散。每次半小时,使药热力透达,5日为1个疗程,以愈为度。此法适用于水疝。②上药仅取前两味,炒热,用棉布包裹,轻熨患儿小腹及少腹两侧,直至患儿睾丸落入阴囊。此法适用于寒疝。

  案例1  肖某,女,3岁,1995年6月2日初诊。发烧4日,入夜体温高达40 ℃,虽输液及服西药,体温仍居高不下。患儿身热无汗,烦躁哭闹,苔薄白较润,指纹浮红。证属外感风寒,郁而发热。当以辛温发散之法宣解外邪。处方采用自拟温经散寒汤加减:紫苏30 g、荆芥30 g、麻黄30 g、川芎15 g、羌活15 g、艾叶30 g、石菖蒲30 g。嘱其药煎半小时,用药水洗浴,每日3~4次,洗后避风。次日患儿复诊,体温已降至正常,后略事调理而获痊愈。

  案例2  赵某,男, 5岁,1995年4月4日初诊。患儿因“走肾”时时疼痛,啼哭不止,舌淡紫,苔白滑,脉弦紧。此乃寒邪客于下焦,厥阴肝经失荣,所谓:“寒邪入经而稽带,泣而不行……故卒然而痛。”投入温经散寒、通络行气止痛之剂。处方用自拟温经消液散:吴茱萸30 g、小茴香30 g、桂枝30 g、川芎30 g、肉桂30 g。煎熬40 min,每日熨敷患部4~6次,每次30 min,连续熨敷5 d。其病遂愈。

  案例3  李某,男,14岁。患者皮肤遍发湿疹,疹红肤灼,奇痒难忍,搔后皮肤湿润,苔黄腻而厚,脉滑数。此乃温热内蕴,侵及血分,流于肌肤而发是病。所谓“有诸内必行于诸外”是也。治以清热除湿,凉血解毒。处方采用自拟解毒退疹汤:黄连9 g、黄柏30 g、苦参60 g、苦丁茶60 g、大青叶30 g、地肤子30 g、寒水石300 g。煎汤外洗。

  按:例1患儿为外感风寒之邪,邪气在表,急当宣散,即《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外洗之药,皆辛温发散之品。“治寒以热”,洗浴肌肤,则腠理开、肺气畅、营卫和、血脉通,故能透邪外达,洗浴而愈。例2为小儿杂证“走肾”(疝气),究其所以,实乃寒邪客于厥阴肝经,引及睾丸所致。以温经散寒降逆、活血行气之药熨敷,正是《医学心语》“温者,温其中也。脉受寒侵,必用温剂”之义也。药中病机,其病自愈。例3为皮肤湿疹,究其病因病机,乃内蕴湿热之邪自血分而发于肌肤。故用清热解毒除湿之药以除病根,辅以苦降凉血之品而泄血热,标本兼治,是治外即治内也。

  (成都市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7)

作者: 王静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