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1期

辨证论治小儿紫癜性肾炎36例体会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分别从风热夹瘀型、风湿热夹瘀型、肾虚血热型、脾肾两虚型辨证论治36例小儿紫癜性肾炎,为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拓宽了思路。【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小儿1临床资料1。2临床表现四肢、皮肤及躯干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对称分布,下肢和臀部多见,或有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分别从风热夹瘀型、风湿热夹瘀型、肾虚血热型、脾肾两虚型辨证论治36例小儿紫癜性肾炎,为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拓宽了思路。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辨证分型;中医疗法;小儿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5~14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5年;辨证属风热夹瘀型12例,风湿热夹瘀型7例,肾虚血热型9例,脾肾两虚型8例。

    1.2  临床表现

    四肢、皮肤及躯干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大小不等,呈紫红色,高出皮肤,对称分布,下肢和臀部多见,或有反复出现突发性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或有关节肿胀疼痛等。伴血压升高或浮肿。查尿中出现蛋白,或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尿中有白细胞。经治疗后紫癜可消失,但持续存在蛋白尿或镜下血尿。

    2治疗方法

    2.1  风热夹瘀型

    症见皮肤紫癜,斑色鲜红,多如锦文,略觉瘙痒,肉眼或镜下血尿,或伴腹痛便血,关节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祛风凉血化瘀,方选犀角地黄汤(去犀角)合小蓟饮子加减。药用蝉蜕6 g、地肤子6 g、防风9 g、生地黄9 g、牡丹皮6 g、赤芍9 g、连翘9 g、大青叶9 g、黑栀子6 g、大蓟9 g、小蓟9 g、仙鹤草9 g、生甘草6 g。腹痛加白芍、延胡索;便血加大黄炭、地榆炭;关节肿痛加秦艽、威灵仙。

    2.2  风湿热夹瘀型

    症状同上,兼见口苦口黏,口干不欲饮水,胸闷痞满,舌苔黄腻且厚,脉滑数。治宜在上方的基础上加黄芩6 g、黄柏6 g、茯苓9 g、泽泻6 g、滑石6 g以清利湿热。

    2.3  肾虚血热型

    症见皮肤紫癜已消,或虽现亦轻如蚊迹,但尿液变化仍明显,有较严重的蛋白尿,肉眼或镜下血尿,常伴面部、四肢浮肿,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补肾凉血,方选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药用生地黄9 g、牡丹皮6 g、山茱萸9 g、女贞子9 g、旱莲草9 g、山药12 g、茯苓12 g、泽泻9 g、大蓟9 g、小蓟9 g、阿胶9 g、仙鹤草9 g。若紫癜尚未完全消退,加蝉蜕、白蒺藜;尿蛋白多兼见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2.4  脾肾两虚型

    本型大多病情迁延,紫癜虽消,但面色萎黄,腰酸,尿少,全身浮肿,尿常规可见大量蛋白尿、红细胞及管型。常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胆固醇增高、血浆蛋白降低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肾健脾,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药用黄芪12 g、党参12 g、生地黄9 g、山茱萸9 g、续断6 g、杜仲6 g、山药12 g、桑寄生6 g、金樱子6 g、阿胶6 g、茯苓12 g、泽泻9 g、车前子6 g。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皮肤紫癜完全消失,无消化道及关节症状,血压稳定,肉眼血尿消失,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亦消失。好转:皮肤紫癜完全消失,无消化道及关节症状,血压稳定,肉眼血尿消失,蛋白尿或镜下血尿持续存在。无效:皮肤紫癜和伴随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

    痊愈24例(占66.7 %),好转12例(占33.3 %),没有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0 %。

    4病案举例

    唐某,女,12岁,2006年6月20日初诊。患紫癜性肾炎2年。每年因感冒或饮食不当诱发2~3次,曾多次住院治疗,病情反复,1年前住院时双下肢典型皮肤紫癜,双膝关节轻度肿痛,血压130/90 mmHg,肉眼血尿,尿常规见大量红细胞,尿蛋白(+++)。经环磷酰胺、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氯雷他啶、维生素C、钙剂等持续治疗仍未全愈。刻诊:皮肤紫癜完全消失,疲乏无力,不欲饮食,腹胀,面色萎黄,腰酸腿困,眼睑浮肿,尿少。血压120/90 mmHg。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细胞管型每高倍镜1~2、透明管型每高倍镜1~2。尿素氮7.6 mmol/L、肌酐108 μmol/L、尿酸520 μmol/L、胆固醇5.6 mmol/L、血浆总蛋白60 g/L、24 h尿蛋白定量1.2 g/L。舌淡苔薄,脉沉细。辨证为脾肾两虚,治宜补肾健脾。药用黄芪12 g、党参12 g、生地黄9 g、山茱萸9 g、续断6 g、杜仲6 g、山药12 g、桑寄生6 g、金樱子6 g、阿胶6 g、茯苓12 g、泽泻9 g、车前子6 g。服药6月,蛋白尿及镜下血尿消失,诸症全无。随访1年无复发。

    5讨论

    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一种类型,属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为皮肤、关节和消化道广泛的小血管炎,肾脏受损后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本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多。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学“肌衄”、“尿血”、“水肿”、“血证”等范畴。本病多发病急骤,初起有发热、咽痛、身痛等风热外感的症状,继之在四肢、皮肤及躯干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有的患者无明显的风热感冒症状,仅有出血点。出现紫癜后查尿中出现蛋白,或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或尿中有白细胞。经治疗后紫癜可消失,但持续存在蛋白尿或镜下血尿。早期往往表虚里实,热毒乘虚而入,外溢肌肤而发紫癜。内渗肾脏则尿血不止;伴吐血、下血、衄血。早期证多属热、属实。迁延日久,火热之邪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或因失血太多而致气血两亏。因离经之血为瘀血,故本病每多夹瘀。因此活血化瘀亦是重要治则之一,选方施药要寓行血于止血、寓清于化之中,使止血而不留瘀,祛邪而不伤正,既有利于止血,又有助于止痛。选药当凉血化瘀与化瘀止血相伍为佳,采用理血与和血相互为用。本病关键在于风、热、虚、瘀,因此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症候分为4型辨治。此外,可在清热凉血药中加入含抗过敏作用的祛风药,如蝉蜕、防风、白蒺藜、地肤子等。


作者单位: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60

作者: 潘茂才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