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4期

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8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均以补气祛风法为治疗原则,口服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7d后统计疗效。结论采用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既可提高患儿抗病能力,又可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抗复发、防演变,疗效显著。【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方法3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均以补气祛风法为治疗原则,口服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7 d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 %。结论采用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既可提高患儿抗病能力,又可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抗复发、防演变,疗效显著。

【关键词】  补气祛风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 小儿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在临床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病理本质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相似,为哮喘前状态,是以气道慢性炎症、可变性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笔者于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对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38例患儿应用补气祛风法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1998年10月修改制定的诊断标准[1]:(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月,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后加重,痰少,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2)用气管舒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该点为基本诊断条件;(3)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试验阳性可做辅助诊断;(4)气道呈高反应性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做辅助诊断;(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2一般资料

    38例患儿均来自本院哮喘专科门诊。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5岁2例,6~10岁24例,11~14岁12例;病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2月;有个人过敏史17例,有家族过敏史6例;9例曾用过抗生素治疗,12例用过止咳类药物治疗。体格检查两肺均未闻及哮鸣音,血常规正常,X线胸透(或胸片)显示无器质性改变。

    2治疗方法

    应用补气祛风法治疗。药物组成(自拟):黄芪10~15 g、太子参9~12 g、白术6~10 g、防风3~6 g、苏叶6~12 g、浙贝母6~10 g、黄芩6~9 g、桑白皮6~10 g、地龙6~10 g、蝉蜕6~9 g、野荞麦10~20 g、桃仁3~6 g、枇杷叶6~10 g、甘草3~5 g。加减:喘嗽甚者加麻黄、葶苈子;痰多者加姜半夏;口渴者加百合;便秘者加麻子仁;易出汗者加浮小麦。每日1剂,水煎2次,分次温服,连用7 d后统计疗效。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中“儿科·喘嗽”条的相关疗效评定标准自拟如下。临床治愈:咳嗽完全缓解或偶尔有轻微咳嗽。有效:咳嗽明显减轻或停止,但停药后1月内复发,经再用原方治疗后症状又很快缓解。无效:咳嗽无明显减轻。

    3.2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 %。

    4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咳嗽型哮喘、非典型性哮喘、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哮喘,属于祖国医学“久咳”“哮咳”范畴[3]。其病机与典型哮喘相似而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内外合邪、气滞血瘀、正虚邪恋。即素体痰湿内蕴(过敏体质),复加外感风邪或吸入过敏原(也可归于“风”的范畴)后引起肺气不宣、气道闭阻、气郁化热、耗伤气阴;或肺气不畅、肺络瘀滞,终致缠绵难愈。患儿常表现为形瘦神疲、动辄汗出、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或见花剥苔、脉细无力。常因病致虚(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又因虚致敏(肺虚失宣、脾虚生痰),增强了气道反应性。故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痰、瘀、虚等,以本虚标实尤为常见。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要防止以往一味专事攻邪,泥于宣肺降气而忽视扶正,畏用参芪之类补气升提的倾向。《医宗必读》指出:“倘专于发散,恐肺气益弱,腠理益疏,邪乘虚而入,病反剧增也。”《明医杂著》曰:“若形气病气俱虚,宜补其元气,而佐以解表之药。”宣散太过反损正气而不能祛邪外达,即使由外感引发,也须从调护正气着手,适当增加补肺固卫之药,否则迁延日久难解,正如《诸病源候论·久咳逆上气》篇所曰:“定后复发,连滞,经久也。”

    鉴于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证候复杂(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分期不很明显、常表现为持续性的刺激样干咳、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明显界限的特点,不能拘泥于哮喘之传统分期分型(即发作分寒热、缓解辨虚实),而须抓住主要病机,灵活施治,做到宣降并用、瘀痰同治;补虚泻实、消补兼施。故方中取黄芪、太子参、白术补肺健脾、固护卫气;配防风疏散外邪为玉屏风散之意;苏叶、浙贝母理气祛风、化痰止咳;黄芩、桑白皮泻肺降气,长于抗过敏;地龙活血通络、平喘解痉;蝉蜕轻清凉散、熄风止痉;桃仁偏入肺经、活血化瘀;野荞麦、枇杷叶清肺解毒。诸药合用,汇于一炉,着眼治本,补不留邪,攻不伤正,标本兼治。既可提高患儿抗病能力,又可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兼顾化痰活血,调畅气机,抗复发、防演变,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246.

[3]王永炎.今日中医儿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上海201400

作者: 李惠群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