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4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面瘫21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小儿面瘫的临床疗效。治疗组21例采用针刺、推拿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各治疗15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针刺、推拿联合治疗小儿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面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采用针刺、推拿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口服强的松、利巴韦林喷雾。各治疗15 d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 %,2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针刺、推拿治疗小儿面瘫疗效优于激素、抗病毒治疗。

【关键词】  小儿面瘫 牵正散 针刺 推拿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于2005年4月至2007年10月,采用中药、针刺、推拿综合治疗21例小儿面瘫,并设西药组做对照,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均为我院门诊病人,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最小10月,最大14岁;病程7~14 d。对照组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最小11月,最大13岁;病程7~14 d。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针灸交流手册》拟定。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患侧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患侧耳后高骨乳突处阿是穴压痛(+);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凡符合上述标准,病程在7~14 d内来我科就诊的患儿,经确诊为面瘫者均可纳入本研究范畴。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①中药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处方:黄芪5~15 g、当归3~10 g、麦冬3~10 g、僵蚕4~15 g、全蝎0.2~2 g、地龙5~15 g、龙骨5~15 g、牡蛎5~15 g、白附子0.5~5 g、伸筋草5~15 g、钩藤5~15 g、生地黄5~15 g、板蓝根5~15 g、甘草3~5 g,每日1剂,连用15 d。②针刺取穴:阳白、鱼腰、地苍、颊车、攒竹、太阳、四白、迎香、颧髎、牵正、翳风及双侧合谷。选准穴位后常规消毒,用1寸针灸针快速进针并促其得气后,留针15 min,每日1次,连用15 d。③推拿:对以上穴位采用按揉、扌袞、摩法施术,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用15 d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给予强的松,每日1 mg/kg,分3次口服。利巴韦林喷雾剂,1喷/次,每日3次。连用15 d后比较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疗效标准。症状完全消失,表情自如,哭笑时无口眼歪斜,饮食正常为痊愈;面部静观基本无异常,做极度鼓腮或龇牙动作时,有轻微口歪为显效;症状较前改善,但额纹不对称,哭笑时仍有明显口眼歪斜症状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2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4  典型病例

    徐某,男,4岁5月,2007年10月8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口眼歪斜6 d。其母代诉:6 d前因感冒后致左侧面部麻木,口唇不适,喝水外流,食停颊部,遂到我科诊治。查: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额纹消失,左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向右歪斜,人中沟右偏,左耳后乳突处压痛。诊断为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应用以上综合方法治疗15 d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表1  2组疗效比例  例(%)

    组别n   痊愈 显效好转 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21  2(9.5)15(71.4)3(14.3)1(4.8)95.2*对照组19  0(0)2(10.5)12(63.2)5(26.3)73.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面瘫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络,致使经络阻滞,风痰互结所致。病变局部血管痉挛,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我们应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瘫,可以发生协同作用,加速治愈。中药可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温经散寒、温经通阳;针刺风池、翳风等可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合谷穴可以调节面部充血。配穴常以阳明经穴、少阳经穴与厥阴经穴为主,因为这3条经脉循行于面部,尤其是手足阳明经和足厥阴肝经分别行于中唇内外两侧,足阳明胃经分走于面部至额部,手少阳经脉“以屈下颊至出页”行于面颊部。“经络所至,主治所及”,针刺诸穴可调节面部经脉之气血,使之冲和条达,疏通经络,面瘫自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针刺治疗具有兴奋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等作用,因而可治面瘫。推拿相关部位,通过不同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经穴,对神经、肌肉形成不同的刺激,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炎性水肿,缓解神经受压,防止肌肉萎缩,为面瘫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并防止后遗症的形成。观察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采用中医综合方法治疗小儿面瘫,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作者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作者: 成锦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