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6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RRTI)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 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凡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增多,超过了一定范围,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儿。

    3诊断

    3.1按不同年龄每年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见表1。

    表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      732~5      622~14      522    注:①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 d以上;②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③确定次数须连续观察1年;④反复肺炎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须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3.2按半年内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诊断

    半年内呼吸道感染≥6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其中肺炎≥1次)。

    4辨证

    4.1肺脾气虚证

    反复外感,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易汗,或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4.2营卫失调证

    反复外感,恶风、恶寒,面色少华,四肢不温,多汗易汗、汗出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红。

    4.3脾肾两虚证

    反复外感,面色萎黄或面白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鸡胸龟背,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发育落后,喘促乏力,气短,动则喘甚,少气懒言,多汗易汗,食少纳呆,大便溏烂,或五更泄泻,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4.4肺脾阴虚证

    反复外感,面白颧红少华,食少纳呆,口渴,盗汗自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红。

    用于痰湿蕴肺证。

    (7)养阴清肺口服液。每服5~10 mL,1日2~3次。用于阴虚肺热证。

    (8)玉屏风口服液。每服5~10 mL,1日3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5  推拿疗法

    常用推拿手法:清肺经,按天突,推膻中,开璇玑,揉乳旁,揉乳根,擦背。外感咳嗽加推攒竹,推太阳,黄蜂入洞,拿风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拿合谷;内伤咳嗽加揉二马,按揉气海,揉肺俞,揉肾俞。5治疗

    5.1治疗原则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按急性感染期与非急性感染期分别施治。急性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但应注意小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体质多虚,加上久病缠绵,若用药发散太过,汗出过多,易耗伤津液,容易伤阳败胃,造成日后正气难复,抗病力弱,病情反复。所以治疗应以轻清发散、微汗为度,并佐以扶正之品。非急性感染期以虚证为主,可分为肺脾气虚、营卫失调、脾肾两虚、肺脾阴虚等证型,应分别采取健脾益气、调和营卫、补肾健脾及养阴益气的治法,以达到培土生金、扶正固表、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此外,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体虚为主,屡感外邪。复感外邪时,应注意祛邪务尽,并应及早扶正,除药物内服治疗外,可予推拿、艾灸、敷贴疗法等外治疗法。

    5.2分证论治

    5.2.1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主方: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炙黄芪、防风、法半夏、橘红、五味子、甘草等。

    加减:汗多者加浮小麦、碧桃干;纳呆者加莱菔子、炒谷芽、焦山楂开胃消食;余邪未清者加黄芩、连翘清其余热;便溏者加炒薏苡仁健脾化湿。

    5.2.2营卫失调证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固表。

    主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常用药:炙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大枣、生姜等。

    加减:兼有咳嗽者加杏仁、炙款冬花宣肺止咳;身热未清者加青蒿、银柴胡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者加玄参、射干、土牛膝根利咽化痰消肿。

    5.2.3脾肾两虚证

    治法:温补肾阳,健脾益气。

    主方:金匮肾气丸合理中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茱萸、怀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附子、肉桂、白术、干姜、太子参等。

    加减:五迟者加鹿角霜、补骨脂、生牡蛎补肾壮骨;汗多加炙黄芪、煅龙骨益气固表;低热加鳖甲、地骨皮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温阳固本。

    5.2.4 肺脾阴虚证

    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主方: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太子参、五味子、麦门冬、沙参、玉竹、桑叶、天花粉、扁豆、甘草等。

    加减:便秘加瓜蒌仁、枳壳润肠通腑;虚热加地骨皮、银柴胡清热除蒸;盗汗加糯稻根须止虚汗。

    5.3中成药

    (1)黄芪生脉口服液。每服5~10 mL,1日2次。用于肺脾气虚证、营卫失调证、肺脾阴虚证。

    (2)玉屏风口服液。每服5~10 mL,1日2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3)参苓白术丸。每服3~6 g,1日2次。用于肺脾气虚证。

    (4)百合固金口服液。每服5~10 mL,1日2次。用于肺脾阴虚证。

    (5)槐杞黄颗粒。1~3岁1次半袋,4~12岁1次1袋,均1日2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肺脾阴虚证。

    (6)龙牡壮骨颗粒。2岁以下每次5 g,2~7岁每次7 g,7岁以上每次10 g,均1日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7)补肾地黄丸。每服3~6 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5.4药物外治

    (1)白芥子3份、细辛2份、甘遂1份、皂荚1份、五倍子3份、冰片0.05份,共研细末。每次1~2 g,姜汁调成糊状,敷于双肺俞,外用胶布固定,于三伏天每伏1次,每次4~6 h。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虚证兼痰浊内郁者。

    (2)五倍子粉10 g,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睡前敷脐,每日1次,连用5~7 d。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各证型多汗者。

    5.5推拿疗法

    补脾经、补肾经、揉肾经。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多汗者。

    5.6针灸疗法

    (1)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关元、脾俞。每次取3~4穴,轻刺加灸,隔日1次。在好发季节前作预防性治疗。

    (2)黄芪注射液。每次0.3 mL,双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周1次,连用4周。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非急性感染期。


作者单位: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