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4期

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证候与发病影响的研究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候与发病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肺化痰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30例,并与西药吸入对照组30例比较,观察两组证候积分及哮喘发作次数。两组治疗1年内发病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在改善小儿哮喘缓解期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候与发病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采用健脾补肺化痰方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30例,并与西药吸入对照组30例比较,观察两组证候积分及哮喘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比较,易感冒、神疲、食少、大便异常证候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自汗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两组治疗1年内发病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肺化痰方在改善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常见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并能减少小儿哮喘发病次数。

【关键词】  健脾补肺化痰方;哮喘;证候;发病次数;儿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治疗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的治疗重点是止咳平喘,以便快速缓解症状;缓解期应坚持调补,避免触发因素,是根治哮喘的重要阶段。我院自拟健脾补肺化痰方针对哮喘缓解期治疗,在临床证候的改善、减少甚至控制哮喘发作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儿科门诊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为肺脾气虚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2岁,平均(6.17±2.59)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3.6月,平均(2.80±2.17)年。对照组30例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岁,平均(6.20±3.5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3.6月,平均(3.22±2.6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在易患感冒、神疲、食少纳呆、大便异常方面各证候积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s)

    组别n易感冒自汗神疲食少大便异常治疗组303.40±1.333.73±1.231.23±0.972.07±1.311.10±0.96对照组303.67±1.603.27±1.461.10±0.712.13±1.220.93±0.52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并处于缓解期者;辨证分型符合中医哮喘诊断标准[2]肺脾气虚者。排除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依从性差者。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自拟健脾补肺化痰方,药用太子参8 g、黄芪10 g、茯苓8 g、炒白术8 g、防风6 g、陈皮8 g、半夏8 g、煅龙牡各15 g(先煎)、五味子6 g、葶苈子8 g、甘草6 g。3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1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采取间断服药方法,先服药2月,第7月再服药1月。

    2.2  对照组

    予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吸入治疗。1~2揿/d, 3~6月后逐渐减量,吸入1年。

    两组治疗期间哮喘急性发作时应用中西药物或其他治疗;合并其他疾病必须服用的药物,可维持不变。

    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证候积分与治疗后第12月末证候积分;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

    肺脾气虚病情分度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的标准,证候积分的计算按照证候无、轻、中、重分别计0,1,3,5分,选择小儿较常见的5种证候,见表2。

    2.4统计方法

    应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结果以(±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在易感冒、神疲、食少、大便异常方面的证候积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表2缓解期小儿哮喘证候积分积分证候易患感冒自汗神疲食少纳呆大便异常轻(1分) 表3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两组治疗1年内发病次数比较

    治疗组在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4。表4两组治疗1年内发病次数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慢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狭窄。现代医学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气道高反应性以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取得较肯定疗效,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需长期用药时,毒副反应更令人难以接受,故探索中医治疗意义重大。

    金元时期,朱丹溪《丹溪心法·喘论》中首先命名“哮喘”。哮喘发病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饮留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夙根。清代林珮琴《类证治裁·喘证》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朱丹溪《丹溪心法·喘论》指出哮喘病“专主于痰”,其治法概括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为急”,成为后世医家尊崇大法。在缓解期应扶正固本,以扶脾益肾、补土生金为主,调理脏腑功能,祛除生痰之因,以减轻和抑制发作,达到治本的目的。

    过去对本病的治疗,重点放在发作期上,但其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压力和负担。随着人们对本病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入,认识到缓解期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仍然存在,气道的炎症没有完全消除,这就是本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所以积极治疗缓解期比对发作期的控制更重要。西医采取吸入治疗,对根治哮喘有较肯定的疗效,但对改善伴随症状方面不甚理想;而中医在这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可以根据肺、脾、肾三脏的不足程度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进行施治。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认为,哮喘缓解期的特点是肺、脾、肾脏气不足,临床上哮喘患儿更多见肺脾两虚证。脾为后天之本,万物所归,健脾则中气充盛,化源充足,上可输精微以养肺金,下可滋元气以养肾水,是以肺脾肾之气皆充。肺为生气之源,主气之枢,肺气虚则不足以息,补益肺气则肺气强健而气有所主,不致宿痰留恋于肺。健脾补肺化痰方中太子参、甘草性平味甘,健脾益气以扶正;黄芪补肺脾之气;茯苓、炒白术健脾补气;五味子敛肺滋肾;葶苈子化痰;陈皮为脾、肺二经之气分药,既能理气,又能燥湿;半夏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而化痰,并具止咳作用;防风祛风散寒胜湿;煅龙骨、煅牡蛎化痰除湿。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可通过抑制哮喘气道炎症,部分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中Ⅲ型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的过度沉积,延缓哮喘气道重塑过程[4]。白术能提高免疫抑制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存活率,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可使低下的IL|2水平显著提高,可能是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5]。防风多糖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6]。茯苓多糖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既增强细胞免疫,又增强体液免疫[7]。

    证候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各种症状、体征等,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等的病理性概括。证候积分能较客观地对疾病作出定量的诊断。易患感冒、自汗、神疲、食少纳呆、大便异常是儿童哮喘肺脾两虚证最常见的证候。本文观察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数除自汗外差异均有统计意义,说明健脾补肺化痰方在改善哮喘患儿易患感冒、神疲、食少纳呆、大便异常方面优于西药吸入治疗,而在改善自汗症状方面尚需要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 42(2):100-10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3]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94,362.

[4]杜永成,许建英,秦芳,等.黄芪对致敏大鼠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β1、Ⅲ型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S1):29-32.

[5]余上才,章育正,赵慧娟,等. 枸杞子和白术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94,14(1):12.

[6]马学清,周勇,严宣佐,等.中药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8(2):40-43.

[7]金琦,曹静,王淑华.大剂量茯苓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03,38(9):410-411.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