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6期

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通过对近10年来应用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文献研究,对目前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作一系统回顾,旨在发现更适合并易于小儿接受、不良反应小、刺激小、疗效好的预防方法。【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综述新生儿黄疸以新生儿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为特征,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通过对近10年来应用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的文献研究,对目前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作一系统回顾,旨在发现更适合并易于小儿接受、不良反应小、刺激小、疗效好的预防方法。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外治法;综述

新生儿黄疸以新生儿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为特征,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早期(生后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有50 %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可出现肉眼黄疸,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表现。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利用早期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十分必要。外治法预防该类疾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经济方便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现就近10年来外治法防治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1抚触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使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加,这样食物的吸收能力增强,奶量摄入增多,刺激胃肠蠕动,使新生儿胎粪排泄次数增多,胎粪尽早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对新生儿黄疸产生干预作用。张桂芹等[2]将自然分娩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抚触组出生后第1 d即对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间新生儿生后48 h吃奶次数,大便转黄天数及生后第3 d、第4 d经皮测总胆红素值,在统计学处理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仝玉丽[3]选择180例足月分娩的出生满24 h的新生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抚触组, 抚触组连续7 d行新生儿抚触,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新生儿经皮测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抚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董旭东等[4]将12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抚触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 抚触组第1次排胎便时间亦明显缩短(P<0.01) 。

  2光疗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给予预防性光疗,能有效地将血非结合胆红素浓度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通过光疗可使间接胆红素氧化为一种无毒性水溶性双吡咯,从胆汁或尿中排出,以降低血胆红素浓度,可减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效果良好。陈新斌[5]对144位新生儿进行经皮测胆红素指数(TCB)监测,凡生后3 d内TCBI>18者放入光疗箱治疗,12~24 h后出箱,若停止光疗后TCBI又升高且>18者则再次光疗,直至TCBI<18,同时参照黄染进展速度及基础病确定是否光疗。经过2次光疗者5例,接受4次以上光疗者3例(其中1例早产儿光疗7次)。结果无1例核黄疸发生,全部光疗婴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岑金等[6]将190例胆红素24 h内≥103 μmol/L,或48 h内≥154 μmol/L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予光疗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游泳

  新生儿游泳后吃奶频率增加,每次吃奶持续时间延长,肠蠕动增加,加速了胎粪的排出。由于游泳新生儿的摄食时间提早,从而加快了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随之排出体外。同时,新生儿小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分解结合胆红素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粪便排出,促进了胆红素的排泄和减少了肠—肝循环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覃桂荣等[7]将78例足月剖宫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游泳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游泳组从出生当天开始游泳,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游泳。结果游泳组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P<0.05),胎便转黄时间缩短(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蒙林等[8]随机抽取160例新生儿分为研究组(游泳组)80例和对照组(沐浴组)80例,结果研究组TC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胎粪排出时间及胎粪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

  4人工促排便法

  胡颦等[9]应用开塞露纳入新生儿肛门内通便,加快胎便的排出与排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推迟黄疸出现时间,减轻黄疸程度,降低黄疸发生率,从而减小了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他们将健康儿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开塞露,对照组不用开塞露。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黄便时间、黄疸出现时问、黄疸发生率、黄疸达高峰期经皮胆红素值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李忠[10]采用生理盐水灌肠加快胎便排出,减少尿肠—肝循环中尿胆原的重吸收,取得明显效果。将224例新生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新生儿在出生后6 h内用生理盐水20 mL灌肠,若未能解胎便,再用生理盐水10 mL灌肠,对照组未经处理。两组对比,治疗组发生病理性黄疸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病时间明显延迟,黄疸指数低,蓝光照射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李先林等[11]将133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 例采用腹部按摩加体温表玻璃棒刺激直肠壁的人工排便法促进胎便排出;对照组70 例任其自然排便。结果出生后1~5 d观察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或P<0.01)。

  5药物贴敷及外洗法

  通过脐周穴位、皮肤吸收药物,从而达到清除新生儿体内胎毒、清热祛风、消降积满,对减轻黄疸、消除黄疸有较好的效果。钱竹珍等[12]将剖宫产娩出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断脐后脐部用胎毒清脐敷包扎,对照组60例断脐后暴露脐部。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浓度>205 μmol/L例数分别为6例和22例,黄疸消退至正常时间分别为(1.5±0.51)d、(2.4±0.81)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王利民等[13]选择足月新生儿黄疸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干预组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行药浴;对照组口服苯巴比妥+加味茵陈汤治疗。结果干预组黄疸出现时间相对推迟;治疗后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减少,光疗率减少(P均<0.05)。

  6快速断脐法

  快速断脐法减少了脐血进入新生儿体内,使进入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了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减少了新生儿胆红素的生成[14],它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林振喜[15]将2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快速断脐组(120例)和慢速断脐组(100例)。快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11 s内快速断脐,慢速断脐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搏停止后将母血挤向新生儿脐部再断脐。结果显示,快速断脐组的新生儿肉眼黄疸发生率明显低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黄疸发生时间也明显晚于慢速断脐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较慢速断脐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7综合干预疗法

  7.1 游泳加抚触

  徐雪梅等[16]将3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出生后24 h进行游泳加抚触,对照组16O例出生后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出生后不同时段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刘继波等[17]将25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中的126例作为研究组,13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游泳加抚触,对照组进行单纯沐浴。结果显示,研究组胎便转黄的时间为(35.20±0.24)h,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为(47.69±0.26)h,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曾华[18]将50例参加游泳与抚触的新生儿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5~21 h,观察组新生儿6~7 d血胆红素比对照组低1.8~65.2 μmol/L,观察组新生儿黄疸症状轻且持续时间短。

  7.2 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

  俞琦等[19]选择足月产新生儿162 例,两组均予新生儿常规护理,治疗组加抚触配合足部脏腑反射区按摩。结果表明,治疗组每日排便增加、胎便变黄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峰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7.3 多种早期干预措施

  采取早期补充喂养、喂服酶诱导剂、抚触及灌肠促排便等多种早期干预措施,不但能让新生儿获得初乳的高营养和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而且可以快速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加快胎粪排出,降低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涂燕青等[20]将182 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2 例) 和对照组(90例) ,观察组在出生后12 h 预防性给予苯巴比妥、妈咪爱,结合抚触,直至出院。对照组不给予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发生率为39.1 %、61.1 %,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黄疸持续时间为(3.8 ±1.8) d、(6.5 ±2.1) d ,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徐红梅等[21]对新生儿生后24 h常规经皮监测胆红素水平,早吸吮、必要时温盐水灌肠促进胎便排出,应用肠道菌群调节剂减少肠—肝循环, 进行早期预防。对疑似血型不合性溶血时, 应及早化验血型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达到我国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标准者(156 例) 进行光疗及药物治疗。经综合治疗, 显效112 例(71.8 % ),有效44例(28.2 % ),总有效率100 %,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

  9小结与展望

  从上述文献可知,外治法预防新生儿黄疸有其独特的效果,方法也较多,包括中医外治法和西医外治法,目前已引起广泛重视,其优越性突出表现为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小以及价廉。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关外治法的研究多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实验研究、机理研究较少、不够深入,不少报道观察病例例数少,说服力差。我们认为,随着有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实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多样化,外治法将在预防新生儿黄疸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uretschke L J,Kernicterus. Still a concern[J ].Neonatal Netw,2005,24(2):7-19.

  [2]张桂芹,孙晓娟. 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2): 69-70.

  [3]仝玉丽.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附1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07-1909.

  [4]董旭东,刘宁,孙琼兰. 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及排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85-1686.

  [5]陈新斌. 胆红素监测和间断光疗对新生儿核黄疸的预防[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10): 894-895.

  [6]岑金,林雪霞,蔡爱群. 微量血胆红素高值新生儿的早期干预120例临床分析[J].中华新医学,2003,4(16): 1493-1494.

  [7]覃桂荣,雪丽霜,谭红,等. 游泳对新生儿末梢血胆红素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 6-7.

  [8]蒙林,崔艳萍,董秋燕,等. 游泳对新生儿胆红素影响的临床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1): 56-57.

  [9]胡颦,陈丽,王薇,等. 开塞露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02,26(4): 354-355.

  [10]李忠. 生理盐水灌肠防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9): 970.

  [11]李先林,赵新霞,刘燹,等.人工排便法预防新生儿黄疸[J].护理学杂志,2006,21(15):27-28.

  [12]钱竹珍,叶君儿.胎毒清脐敷防治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0B): 1231.

  [13]王利民,吴曙粤,黄春兰,等. 新生儿退黄洗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44-945.

  [14]钱华,钱育昆.快速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2,2(3):88.

  [15]林振喜.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7-2308.

  [16]徐雪梅,陈冬菊,涂敏娟. 游泳与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19(21): 19-20.

  [17]刘继波,张桂荣,沈连春,等. 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9): 1081-1082.

  [18]曾华. 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06,27(4):546-547.

  [19]俞琦,邵雪英,余金仙. 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减轻黄疸的效果评价[J].浙江临床医学,2006,8(5):557.

  [20]涂燕青,虞靖虹,江月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30-31.

  [21]徐红梅,刘春丽,杜淑玲. 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156 例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2006,25(6):382-383.

作者: 裴宇1,王晓鸣2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