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

儿食消汤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儿食消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100例以儿食消汤治疗,对照组100例以乳酸菌素胶囊、吗丁啉治疗,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结论儿食消汤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儿食消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以儿食消汤治疗,对照组100例以乳酸菌素胶囊、吗丁啉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对照组总有效率7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儿食消汤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用于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优于乳酸菌素胶囊、吗丁啉。

【关键词】  厌食;儿食消汤;乳酸菌素胶囊;吗丁啉;儿童

 小儿厌食症(child anorexia)是一种以长期食欲减退、厌恶进食、食量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小儿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日久易致各种营养性疾病,免疫力下降而易罹患其他疾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及身心健康。笔者自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以儿食消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并与乳酸菌素胶囊、吗丁啉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无肚腹膨胀;(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1.2一般资料

  20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年龄1~10岁,病程1月以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平均5.2岁。对照组100例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10岁,平均5.7岁。2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儿食消汤治疗。药物组成:太子参5 g 、白术10 g、山药10 g、厚朴10 g、枳实10 g、焦山楂10 g、神曲10 g、甘草5 g等。此为6~10岁患儿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和病证特点加减使用。如腹痛明显者,加木香、白芍、延胡索各10 g行气止痛;乏力、汗多加生黄芪20 g、麻黄根10 g益气止汗;舌苔白腻者,加半夏、佩兰各9 g燥湿醒脾;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各5 g和胃止呕;大便干结者,加酒炙大黄5 g、莱菔子10 g导滞通便。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2对照组

  乳酸菌素胶囊0.33 g,分2次口服;吗丁啉0.3 mg/(kg·d),分2次口服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休息3~5 d,再治疗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辅助药,纠正不良的偏食习惯,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定时进食,生活规律。

  3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显效:饮食正常,体质量增加250 g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有效: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体质量增加250 g以下,临床症状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表12组疗效比较

  4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节,或家长溺爱,以致乳食无度,暴伤脾胃,或恣食生冷油腻、煎炸辛辣食物,损伤脾胃。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常,气机不畅,则湿滞内停,日久必伤及脾胃,引起脾气虚弱,发为厌食。西医在临床上针对该病可能存在的病理因素,多采用胃肠动力型药物、肠道益生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但有些仅可缓解症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且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有些药物还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医对其治疗方法众多,但以治疗脾胃为基础,兼进行整体调节。笔者依据厌食之根本脾胃虚弱、中焦积滞,设立儿食消汤,方中以太子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厚朴、枳实等消食导滞,焦山楂、神曲消食化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功。临床观察表明,以儿食消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戴慎,薛建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85.

作者: 原睿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