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4期

赛乐特联合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病人22例分析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抑郁症。治疗学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是指在抑郁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1]。躯体症状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抑郁症的特征性表现,如心悸、胸闷、口干、出汗、乏力、四肢疼痛、头晕头痛、腹部不适等。单用抗抑郁剂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赛乐特;利培酮;抑郁症;治疗学

  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是指在抑郁发作中有显著的躯体症状与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而无相应的躯体疾病可以解释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1]。躯体症状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抑郁症的特征性表现,如心悸、胸闷、口干、出汗、乏力、四肢疼痛、头晕头痛、腹部不适等。单用抗抑郁剂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国外文献报道抗精神病药可以促进抗抑郁药的作用[2]。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用赛乐特联合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病人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抑郁症诊断标准,且具有下列两项及两项以上症状:睡眠障碍、心脏症状、消化道症状、慢性疼痛、全身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抑郁、严重躯体疾病、严重自杀倾向、有物质依赖和酒依赖、有癫痫、闭角性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男9例,女13例;年龄35~82岁,平均(43.2±13.3)岁。病程1~78月,平均(9.41± 5.64 )月。

  1.2 治疗方法 清洗期4周。用赛乐特和低剂量利培酮联合治疗,起始剂量赛乐特20 mg每日1次口服,可根据病人的情况加大剂量,最大剂量40 mg;同时并用利培酮0.5~2.0 mg每日1次口服,可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剂量,服药6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进行评分。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疗效评定:减分率>50%为有效。

  1.4 治疗结果 治疗第6周末HAMD量表评定有效率为71%。HAMD评分:治疗前为34.90±2.58;治疗后2、4、6周末分别为19.87±6.90、16.64±4.23、13.27±2.1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2.821~2.842,P <0.01)。不良反应:便秘9例,口干10例,病人均能耐受。无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研究者。22例病人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2 讨论

  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躯体不适 可见于任何部位,且多不固定,常超出一处,可累及躯体各个系统。病人往往由于躯体不适在综合性医院反复就诊,未见相应器官器质性病变,抑郁情绪常被掩饰,到精神科就诊时,往往病程迁延,治疗效果较差。以往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由于其不良反应严重,使病人依从性下降,不能有效缓解躯体症状,现已较少使用。赛乐特作为一种强力、高度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抗抑郁疗效及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但临床上经常观察到,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治疗中80%的病人在抑郁情绪缓解以后仍存在躯体症状,单一用药往往疗效较差。OSTROFF等[3]进行了利培酮合并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自身对照研究,对8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型抑郁病人,在SS-RIs无效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1周内8例病人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有4例病人的睡眠和性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2例病人应用赛乐特与利培酮联合治疗2周后,精神症状明显减轻;6周后总有效率为71%。作为增强剂利培酮可以提高赛乐特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赛乐特具有特异性抑制脑神经5-羟色胺再摄取的作用,对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有较小的影响,还可能对胆碱能受体、组胺H1 受体有影响。利培酮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药理学与以前的典型抗精神病药有明显的不同,它不但有与多巴胺D2 受体拮抗的抗精神病特征,还有阻断5-羟色胺2A受体的作用,逆转对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增加对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4]。另外,利培酮通过对α2 D受体及5-羟色胺1B/D受体的阻断作用来调节前额叶皮质的5-羟色胺产生,这些可能是赛乐特联合低剂量利培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机制。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躯体症状常包括各种疼痛。疼痛病理学证实,在脊髓疼痛传递通路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共同作用以传递痛觉信息。赛乐特和利培酮都对组胺H1 受体具有亲和力,因此其镇静作用能使病人获得良好的睡眠,睡眠的改善能使病人改善日间的焦虑,也一定程度缓解了病人的躯体不适感。利培酮的快速镇静作用还增加了病人的依从性。本法治疗不良反应较轻,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治疗前后均无异常,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口干。病人治疗依从性好,无1例退出治疗研究。病人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有关,因此,在选择药物剂量时应注意,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可能会使一部分不良反应加重,因此作为增强剂利培酮的剂量应以不超过2 mg为宜。由于本试验样本小,设计存在缺陷,如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是否需赛乐特联合低剂量利培酮长期维持治疗;如果需要维持,时间多长?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海翔.是否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343-344.

  [2] JACOBSEN F M . Risperid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ffective ill-ness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J Clin Psychia-try, 1995,56(9):423- 429.

  [3] OSTROFF R B, NELSON J C. Risperidone augmentation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ion in major depression[J]. J Clin Psychiatry, 1999,60(4):256-259.

  [4] 李霞.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难治性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3):173-175.

  (本文编辑 黄建乡)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山东 青岛 266034)

作者: 王心蕊,张泮民,孟祥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