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第22卷第3期

多层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多层CT(MD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25mm的MDCT连续薄层重建,比较其对肺段、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效果。5mm层厚MDCT显示的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数均高于5及3。75mmMDCT。...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比较多层CT(MD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方法 对38例正常人分别采用5、3.75、2.5和1.25 mm的MDCT连续薄层重建,比较其对肺段、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效果。结果 2.5 mm层厚MDCT显示的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数均高于5及3.75 mm MDCT;5和3.75 mm、2.5和1.25 mm层厚MDCT对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肺段和肺亚段支气管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MULTISLICE CT THINSECTION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SPLAY OF NORMAL BRONCHIAYANG ZUWEN, ZHANG ZHONGYI, WANG YAN, 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multilayer CT thinsection reconstructions in displaying normal bronchia.Methods 5, 3.75, 2.5 and 1.25 mm multilayer CT thinsection continuous reconstruction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segmental and subsegmental bronchia in 38 cases of normal subjects.ResultsThe displayed number of the segmental and subsegmental bronchia with 2.5 mm thick slices was more than that of 5 mm and 3.75 mm.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5 mm and 3.75 mm, or 2.5 mm and 1.25 mm slices in the display of them. ConclusionThe use of 2.5 mm thinsection reconstruction is an ideal way to display segmental and subsegmental bronchia.

    [KEY WORDS]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bronchia;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assisted

    支气管的显示对很多病变尤其是中央型肺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用合适的技术将欲观察的支气管充分显示,成为临床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普通CT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是用加薄层扫描的方法,而多层CT(MDCT)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即用MDCT先行螺旋扫描,而后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重建。本研究对这一技术的应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选择38例无呼吸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行胸部MDCT扫描,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62岁,平均38岁。使用GE公司的Light Speed16 CT机。检查体位为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肺底部,采用螺旋模式,螺距1∶3.75,一次呼吸下完成;扫描参数为120 kV,150 mA,探测器配置为8.00 mm×1.25 mm,距阵为512×512。所有受检者均采用5、3.75、2.5、1.25 mm进行连续重建。所有图像上传至PACS进行图像的分析统计。支气管的命名采用文献[1,2]的命名标准。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正常人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

    2.1.1  MDCT薄层重建对肺段支气管的显示结果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肺段支气管的数目与3.75 mm层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36,P>0.75);2.5与1.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的肺段支气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χ2=2.256,P>0.05);2.5与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的肺段支气管数目差异有显著性(χ2=4.55,P<0.05);2.5与3.7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的肺段支气管数目差异有显著性(χ2=4.55,P<0.05)。见表1、2。

    2.1.2  MDCT薄层重建对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结果  5与3.75 mm层厚、2.5与1.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的肺亚段支气管数目差异无显著性(χ2=0.577、0.034,P>0.05)。2.5与5、3.7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的肺亚段支气管数目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11.00、96.50,P<0.005)。见表3、4。

    2.2  正常支气管分支类型及变异

    左肺上叶分为上下两干的两分支变异最为常见,下叶则以分出B6a+b及B6c两分支最常见。右肺上叶以B1、B2、B3三分支变异最为常见,中叶以B4、B5呈水平型最为常见,下叶则以B6a+b、B6c两分支最常见,未见1例B*变异。见表5、6。表1  不同层厚MDCT右肺肺段支气管显示数目表2  不同层厚MDCT左肺肺段支气管显示数目(表3  不同层厚MDCT右肺肺亚段支气管显示数目表4  不同层厚MDCT左肺肺亚段支气管显示数目表5  不同层厚MDCT右肺正常支气管分支类型及变异(表6  不同层厚MDCT左肺正常支气管分支类型及变异

    3  讨    论

    3.1  MDCT薄层重建对正常支气管的显示效果

    若要准确地评价支气管,需要对支气管的解剖和正常变异具有较深的认识,并采用合适的技术[1]。应用常规CT和10 mm准直厚度,只有约70%肺段支气管被显示[1,2],应用螺旋扫描和3~5 mm准直厚度,所有的肺段支气管都能被显示[1]。CT对某一特定支气管显示的能力取决于其大小及与扫描层面的关系和准直厚度。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开口部及近段由于位于扫描层面内,几乎总可显示。与扫描层面平行或近于平行走行的支气管,包括上叶支气管及前后段、左上叶支气管及前段、右肺中叶支气管、下叶背段支气管等比较容易显示。与扫描层面倾斜的支气管,包括右中叶内外段及左肺舌叶则多不易显示。而左肺舌叶的B4、B5分支通常距舌叶支气管开口部2~3 cm后发出,可能由于分支太细小且近肺外围,常规技术难以显示,用1.5~5 mm薄层和螺旋技术可显著提高其显示率[3]。用1.5~5 mm准直厚度,左右侧基底部肺亚段的显示分别为35%和56%,几乎所有的上叶肺亚段支气管均可显示[4~6]。MATSUOKA等[7]用2 mm层厚CT连续扫描研究了24例正常人的右肺中叶、左肺舌叶及下叶,结果显示左肺下舌段(B5)的亚段分支的显示率仅为17%,而其他的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率均大于75%。也有作者尝试用倾斜扫描架的方法显示右肺中叶和左肺舌叶支气管[3]。

    本组资料显示,10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尽管可显示部分肺段支气管,但多只能显示开口部或近段,对肺亚段的显示率极低,因此用10 mm MDCT薄层重建评价肺段和肺亚段支气管是不合适的。在对肺亚段支气管的显示上,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显示的肺段及肺亚段支气管数均高于5及3.75 mm MDCT;而5和3.75 mm、2.5和1.25 mm MDCT薄层重建在显示肺段、肺亚段方面并并无明显差别。另外,尽管未作具体统计,但根据我们的观察,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在显示肺亚段的分支上也明显高于5 mm MDCT薄层重建。因此,我们认为在显示肺段和肺亚段支气管上,从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这一点来看,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3.2  正常支气管变异

    正常人支气管变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分支数目、分支开口部位、分支形态方面。右肺上叶的变异多为分支开口的变异,三分支最常见,约30%,B1起源B3也较常见[1,8,9]。本组有1例右肺上叶B2出现三分支变异,这在相关文献中并未论述及,提示这一变异尚未被有关学者注意。右肺中叶的变异多为B4、B5管径的变化,B4和B5管径相等者占44%,B5大于B4者占27%[1]。左肺上叶的变异中,以左上叶支气管分出上干(分出B1+2、B3)、下干(分出B4、B5)这种两分支最为常见,约75%,而三分支即左上叶分出B1+2、B3、B4+5者则约占16%~25%[1,9]。双肺下叶的变异多为分支、共干方面,其中B8、B9+10两分支占60%,B8、B9、B10三分支占15%。另外,有关肺下叶B*变异在文献中也被提及[1,8,9],出现率在右肺为56%,左肺为26%[9]。本组资料中,并未出现1例典型改变,其在国人中的发生率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MDCT薄层重建的优缺点

    普通CT在显示较小结构时,多采用薄层扫描的方法。这种方法扫描时间较长,病人所接受的X线照射相应增加。MDCT的出现是CT技术的一大进步。由于可以同时进行多通道数据采集,因此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所需时间短、体轴及平面内分辨率高及运动伪影减少等[10]。由于实现了容积扫描,一次扫描中包含了容积内的全部信息,扫描前通过合理配置探测器及其他相关参数,一次扫描的原始数据可以回顾性地进行薄层重建及各种三维重建。目前已有文献报道,利用MDCT对正常支气管树及支气管病变进行三维重建的研究[10]。但根据我们的经验,进行三维重建所用时间较长,占用系统资源较多,并不适合常规应用。而用MDCT进行薄层横断重建则简单易行。在我们所用的GE16层MDCT上,自胸廓入口至肺底用2.5 mm层厚进行重建,所需时间小于1 min,图像约120幅,以DCM格式存储时,则所占用的磁盘空间较小。而如果用1.25 mm层厚MPCT薄层重建,则图像数和所需存储空间加倍,即使是对PACS系统,所占用的资源也是相当可观的。

    总而言之,用2.5 mm层厚MDCT薄层重建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而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选择性对感兴趣区重建,这样可在满足诊断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对系统资源的占用。

【参考文献】
  [1]DAVID P, NAIDICH. CT and MRI of the thorax[M]. 3rds.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 1999:161220.

[2]OBSORNE D, VOCK P, GODWIN J, et al. CT identification of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50 normal subjects[J]. AJR, 1984,142:4752.

[3]NAIDICH S P, ZINN W L, ETTENGER N A, et al. Basilar segmental bronchi: thinsection CT evaluation[J]. Radiology, 1988,169:1116.

[4]JARDIN M R, REMY J. Comparison of vertical and oblique CT in evaluation of bronchial tree[J]. J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1988,12:956962.

[5]LEE K S, BAE W K, LEE B H, et al. Bronchovascular anatomy of upper lobes: evaluation with thinsection CT[J]. Radiology, 1991,181:765772.

[6]LEE K S, IM J G, BAE W K, et al. CT anatomy of the lingular segmental bronchi[J]. J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1991,15:8691.

[7]MATSUOKA Y, OOKUBO T, OOTOMO K, et al. Thinsec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bronchi: right middle lobe, left lingular division, and lower lobes[J]. Rinsho Hoshasen, 1989,34(7):799803.

[8]池添潤平,村田, 喜代史. 胸部のCT[M]. 医学書院, 1997:4777.

[9]GHAYE B, SZAPIRO D, FANCHAMPS J M, et al. Congenital bronchial abnormalities revisited[J]. Radiographics, 2001,21(1):105119.

[10]高橋陸正,荒川昭彦. Multidector Helical CT のすべで[M]. 金原出版社, 2001:131150.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1 放射科; 2 门诊部)

作者: 杨祖文,张仲义,王燕,解桂花,李绍科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