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1期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精神病护理员。危机干预。心理健康1临床资料1。2干预方法自2004年12月,在两个病房内分别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病护理员;危机干预;心理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为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两个病房的护士共30例,年龄20~54岁;学历:大专9例,中专21例;职称:主管护师5例,护师12例,护士13例。对照组32例,为本院其他精神科护士,在年龄、学历等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匹配,自愿入组。

  1.2  干预方法

    自2004年12月,在两个病房内分别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2~3名,为病房内主管护师。对实验组护士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危机事件组成:病人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走失、自伤、意外死亡(坠楼、自缢、服毒),病人或家属辱骂、殴打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间人际关系紧张等。护士经历危机事件后的具体表现:不同程度出现焦虑失眠、情绪低落、恐惧、内疚、哭泣、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退缩回避。

  1.3  心理干预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危机干预小组成员对病房内可能出现的,能够引起护士应激反应的隐患提出预警,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危机事件发生。②病房有突发事件,护士经受心理创伤时,由组长根据具体情况紧急调派1~2名组员立即赶赴工作现场进行干预,妥善处理危机事件。③对遭受危机事件的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情况严重时,求助于危机干预专业机构。④小组每月负责请心理专家为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及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⑤在工作环境恶劣时通过各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调节工作气氛,为护士集体减压。⑥每次心理危机干预后采用自制量表(心理危机干预满意度量表)进行效果评价。

  1.4  测量工具及评价指标

  1.4.1  应付方式问卷评定 

  该量表有6个分量表,分别测量6种不同应付因子: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根据各量表因子分的值绘制出应付方式因子廓图,作为不同群体的应付行为研究的标准化工具之一,解释受检个体或群体的应付行为差异。据VAILLANT(1975)等研究,个体应付方式不同因子的组合与解释为:“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退避自责”(不成熟型),“合理化”(混合型)。

  1.4.2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 

  将粗分换算成标准分,标准分>50分为焦虑状态,其中50~59分为焦虑状态,60~69分为中度焦虑状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状态。

  1.5  干预结果

  1.5.1  两组应付方式比较 

  干预前,两组应付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96,P>0.05)。2年后两组在解决问题求助、退缩自责两种应付方式上差异显著(χ2=10.290,P<0.05)。见表1。表1  干预前后两组应付方式的比较(略)

  2  护理体会

    精神科护理人员由于所护理病人的特殊性,常常经历突发的危机事件。长期处于紧张与压力下,群体可能存在更多的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杨靖等曾报道,精神科工作的高强度、高风险及社会支持少和低待遇等因素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刘光琴等的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焦虑发生率为46%,与普通病区护士焦虑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精神科护士在面临应激时较多采用“自责”、“幻想”等类应付方式,而较少采用“解决问题”应付方式,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影响心理健康。而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又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通过在两个精神科病房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小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协调处理,可促使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指导护士对危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尽可能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压力管理培训及心理危机干预,提高了护士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及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技巧,从而提高了病房内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工作条件的满意度。使护士能够保持适度的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创造良好的工作业绩。


作者单位: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4

作者: 崔红梅,朱萍,姜苏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