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2期

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护理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护理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临床症状隐匿,绝大多数病人以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首诊。近年来,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由于可控性好,疗效可靠,微侵袭,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首选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脑出血;栓塞, 治疗性;护理

  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临床症状隐匿,绝大多数病人以蛛网膜下隙出血(SAH)首诊。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7%,反复出血病死率达70%以上,早期治疗对其预后极为重要。近年来,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由于可控性好,疗效可靠,微侵袭,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首选方法。自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病人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病人,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8岁。HUNTHESS分级在Ⅲ级以内48例,Ⅳ级2例。50例病人均在末次出血72 h内行Matrix弹簧圈栓塞手术,最早为发病后6 h。治疗后动脉瘤腔闭塞率为100%者36例,90%者14例。治愈出院49例,死亡1例。 GLASGOW预后评分1级32例,2级14例,3~4级3例,5级1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镇静  脑动脉瘤病人可因烦躁、情绪激动等诱因导致再次破裂出血,因此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躁动。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准确,尽量缩短时间。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严格限制探陪人员,保持环境安静。本组1例病人就因在亲属探视时情绪激动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因此,应尽力避免各种导致情绪激动的因素,对于烦躁不安者可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

  2.1.2  严密监测、控制血压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应行持续血压监测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平稳,以降低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减少动脉瘤破裂的机会。如血压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波动,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酌情给予快速降压药物,使血压保持适当水平。

  2.1.3  保持大便通畅  动脉瘤病人由于卧床少动,胃肠蠕动减慢,同时大量使用脱水药物,常有便秘发生。如用力大便,可使腹压增高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因此应常规在入院时即给予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并鼓励病人进食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指导病人床上排便,如病人3 d以上未排便(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应嘱病人不可用力排便,可给予开塞露20~40 mL肛注。如仍无效,可考虑给予肥皂水低压灌肠。

  2.1.4  心理护理  动脉瘤病人常因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悲伤等情绪变动而诱发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设法减轻其心理负担。护士应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及社会背景,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解释脑动脉瘤栓塞术区别于开颅手术的微创性和安全性,简要介绍操作程序和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必要时请手术后康复的病人现身说法,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使其更好地与医护人员配合。 对极度恐惧的病人,可适当隐瞒病情以避免情绪紧张。

  2.1.5  术前准备  术前3 d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并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d,每天1次。术前1 d给予备皮、备血。术前禁食8 h,保证充足的睡眠,情绪紧张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入室前建立静脉通道,记录术前血压、肢体肌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备术后对照。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每30 min~1 h测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2  穿刺部位的护理体位  手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 h,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发生。术后3~5 h拔除动脉鞘管,拔鞘管时嘱病人放松,局部按压30 min,按压后给予加压包扎、继续沙袋压迫4 h,并嘱病人穿刺侧肢体制动。在加压包扎期间,应主动向病人解释加压包扎的重要性,同时观测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温低、皮肤颜色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适当放松。

  2.2.3  神经生理观察  术后早期应严密观察语言、肢体活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与术前做对比,以了解病情的转归。如手术后病人出现头痛、呕吐、心率慢、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意识障碍呈进行性加重,同时伴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提示脑血管痉挛加重或急性脑积水发生。若上述症状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应考虑原位或异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2.2.4  脑血管痉挛的预防  脑血管痉挛是SAH后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40%~70%的SAH病人会出现脑血管痉挛,20%~30%会出现神经缺失症状。本组1例术后多发脑梗死伴有偏瘫造成重残。动脉瘤栓塞术后,可局部使用罂粟碱扩张血管,同时快速给予输血和晶体溶液以提高动脉压及血容量,有助于改善脑灌注及逆转神经功能的损伤。本组术后均采用高血压、高血容量和血液稀释度的3H治疗,采用液体、清蛋白及血浆每日由静脉及口服补液3 000~5 000 mL,持续7~10 d。在降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积率的同时,又增加了收缩压和心排血量,从而改善脑灌注压和脑血流,有效减轻SAH后脑血管痉挛所造成的脑缺血及继发性神经功能缺失。治疗期间要监测中心静脉压,使其维持在0.686~0.981 kPa。并给予尼莫通2~4 mL/h持续静脉泵入,用药期间监测血压,防止因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同时注意有无头痛、头晕、恶心、低热、多汗、皮疹等症状发生。

  2.2.5  引流脑脊液的护理  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病人在围手术期间行脑室引流或腰穿放液。引流过程中应保持引流通畅,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妥善固定以防引流管脱落;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伤口敷料潮湿及松脱时及时处理。引流管高度以高于身体水平线5~10 cm为宜,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力。外出行检查时应给予夹闭,防止引流液反流。

  2.3  出院指导
   
  出院时应详细告知病人及家属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应保持心态平稳,控制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参加剧烈运动及危险性工作。高血压病人应规律服药,保持血压平稳,切忌血压忽高忽低,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3~6个月后复查DSA。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作者: 谢红卫,李丽丽,辛晓彤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