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4期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诊断病例报告病人,48岁,孕2产1,因不规则阴道流血6月余,头晕恶心1周,晕厥1次急诊入院。病人曾行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0cm×。0cm×。...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诊断 病例报告

     
  病人,48岁,孕2产1,因不规则阴道流血6月余,头晕恶心1周,晕厥1次急诊入院。病人曾行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查体:心率88 min-1,贫血貌,心肺无异常。妇科检查:宫颈外口可见一约6.0 cm×5.0 cm×3.5 cm大小赘生物,质硬,有蒂,蒂粗1 cm。子宫大小正常,表面光滑,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辅助检查:WBC 4.6×109/L,RBC 2.8×1012/L,血红蛋白54 g/L,血小板95×109/L,凝血指标正常。彩超:子宫大小正常,宫颈口处见一约6.0 cm×5.0 cm×3.5 cm大小的等回声光团,边界尚清,血供不丰富,附件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继发性贫血,中度。纠正贫血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探查见:子宫外观正常,左右卵巢及输卵管正常,大网膜上弥散生长着数百个直径0.2~1.3 cm大小灰白色小结节,质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坏死出血现象。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腹膜、大网膜、直肠、子宫凹陷及盆腹腔脏器表面未见类似结节。术中切除大网膜表面部分结节,快速病理检查为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遂行筋膜内子宫全切+双侧卵巢切除+大网膜2/3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生长活跃;子宫黏膜下平滑肌瘤,生长较活跃。病人术后7 d痊愈出院。

    讨论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又称弥漫性腹膜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子宫病变。从1952年有文献报道以来,全世界共报告一百余例。系指腹膜表面呈弥散的多发性平滑肌瘤样小结节,可见于卵巢、圆韧带、内生殖器官浆膜层、大网膜及胃肠道壁处,酷似恶性肿瘤的种植。大体形态与肌瘤一样,一般不大,呈结节状,质硬,光滑,切面均匀,有时细胞较丰富,但很少见核分裂象,对周围组织无浸润破坏。最常见的症状是盆腔疼痛,偶有痛经,性交疼痛,尿频及便秘或伴有异常阴道流血和继发性贫血。大多数无特殊征象表现,多数在剖宫产、子宫及附件切除、腹腔镜检查或治疗时作出诊断。病人多合并有子宫肌瘤或过去有子宫肌瘤手术史。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需与良性转移平滑肌瘤相鉴别,良性转移平滑肌瘤往往伴有同样的组织学表现,可扩散至盆腔、淋巴结、肺,多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结节;而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则常发生于腹膜壁层和脏层,呈弥散性分布,常与激素水平增高有关。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肉眼所见易与腹膜播散的平滑肌肉瘤混淆,但镜下易鉴别。后者的腹膜种植多位于腹膜表面,呈浸润生长,细胞的多形性及核分裂象明显。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则位于间皮下,呈膨胀性生长,肌束交织如漩涡排列,无异型及巨细胞,无肿瘤坏死细胞。
   
  此疾病肿瘤来源与组织发生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女性激素有关,因其往往发生在妊娠或有功能性卵巢肿瘤的病人,常随雌激素的减弱而消退,治疗多主张行子宫+双附件+子宫外肿瘤的切除。有的学者主张保守治疗,因多数病人于妊娠终止后病灶自然消退。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预后较为良好。本例病人密切随访2年,术后无不适,无复发。
  


作者单位: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青岛 266002

作者: 郭继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